来源: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专题
刘永刚
生命的冲动(Elan Vita)赋予书法艺术以灵感
梅兰尼•法兰克,德国古根汗姆博士,艺术史学家
出于对欧洲现代派代表马克思•贝克曼的崇拜,刘永刚,这位中国的艺术家来到了德国。两位画家以不同方式演绎的强烈的象征语言把他们联系到了一起。马克思•贝克曼首先是从基督教的圣像学出发,希冀通过象征和符号把现实转化为艺术留存于世,并通过这种方式描写生命的密码。他的绘画作品反映出独特的战后苦闷和灾难场景,他饱含激情地把现实置于一个近乎宗教般神圣的氛围之中,这种氛围的产生,除了所有象征符号的使用,最主要是通过贝克曼的绘画方式得以实现,他的人物形象从铅笔或是炭笔勾勒出的黑色轮廓线条里走出来,黑色赋予了人物力度和冲击力。正是这些线条的出现把刘永刚和现代艺术的伟大画家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因为线条在书法中获得了完全的自主,以不可抵挡之势极度伸展,在形式之中找到了自己的本性,对此我在后面还要进一步加以说明。
两位艺术家的绘画都是既具象也不乏抽象,尽管贝克曼在他一系列的艺术精品中紧紧恪守着叙事的风格,但依然与现实保持着一种“美学的距离”,而非全盘接受。刘永刚的作品也同样如此,然而两人仍有不同之处,那就是刘永刚寻找到了对生命热爱的象征:龙与凤。这两种图形象征着男和女,代表了阴和阳。
他用这种象征符号暗示了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哲学中的基础二元论。阴和刚代表了各种各样的对立,如阳代表了男性、精神、温暖和光明,而阴则代表了女性、寒冷、堕落、阴暗和物质。然而这些极端并非表现为矛盾,而是体现为对彼此的补充,对立双方是在相互作用。刘永刚所绘的龙凤图形也是如此,这两者缺一不可,从而形成了表面上的对立。他的绘画作品可以看作是对天(阳)地(阴)万物、精神和物质的诠释。特别是大型雕塑《爱拥》象征了这两种原始力量完全的融合。阴和阳在其独特的象征图形中形成了一个整体,它们展示出表面上的互相排斥,形成的却是一种包容万物的视觉效果,实际上这是互相拥抱的一对存在,艺术家从书法的灵感中找到了主体动作和其内在诉求的表现形式。刘永刚的书法到底画出了什么,是什么让它们充满了如此魅力?
书法在中国被视为手工书写的艺术,是地位最高的艺术形式,甚至超越了绘画,尽管书法和绘画的特征非常相似。不论是毛笔的各种笔划,还是书法的字体都犹如人的举手投足。毛笔在手,有千变万化的握姿,在纸面上挥洒行走,或是天马行空,或是集于—点。书法中笔尖的运用或是绘画中笔刷着纸的方式和方法都非常重要,通过勾折转锋、行笔的速度和方向创造出丰富的形象。在这些形象中,灵动的线条不断变化着方向,收于合锋,阴阳八卦的图形不断旋转,我们的眼睛在注视这些图形的时候必须跟随着作急促剧烈地运动,绘画的元素成为力量和强烈效果的源泉。
书法的基本元素传统上是以直线架构的符号作为意义的载体,这是—种复杂的原创文字。与此不同,刘永刚的字画作品不能直接“认读”,它们更多是传统的文字和各种形状的笔划组成的综合体,期间有时会出现代表原始力量阴和阳的外在形式:龙和风的符号。作为深层次感觉的表述,直线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但并非是根据逻辑规律而创造出来的先验论的形式,书法的造型更多的是从形式上对于瞬间感觉的—种捕捉,是从纯粹直观的观察中产生出的不断变化的形式,书写和绘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存在,并且占据了观察的中心地位。刘永刚的作品主题即是本身作为现象存在的时间,其中既有流动的书法形式,也有永久性的物质造型(大理石),还包括易碎的陶瓷造型。
我想再提—下Henri Bergson,在他看来,与事件发生后会产生不可逆转的结果—样,时间同样具有流动和发展的特点,因此每时每刻都具有唯—性和不可重复性。他所说的elan vital(生命的冲动)的概念能够帮助我们去了解刘永刚的作品,如同elan vital(生命的冲动)就是生命本身,就是蕴藏在所有物质背后并引起运动的力量,它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以普遍的生命力表达出来。Bergson认为生命并非产生于物质,而是对物质产生了影响,它相对于惰性和颓废产生着反作用力。正因如此, elan vital(生命的冲动)指引我们走向越来越自由、越来越有思想的形式。这种观点认为绘画作品就是动作留下的痕迹,活生生的瞬间的印迹,以及elan vital(生命的冲动)的记录。书法和写实的绘画都是在努力采用“生命的线条”来反映生命,从而把瞬息的存在以永久的形式保存下来。
艺术家Willi Baumeister曾把这种活力的率真描述为“奇迹的诞生”。按照他的说法,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造伊始就设定了一个目标,不过这个目标在他的意识之中是无法到达的,因此是—个虚幻的目标,这是因为在创作的过程中会有各种未知的力量随机潜入,把艺术家引入与他之前所设想不同的其它结果。Baumeister认为这种偏离并非是失落,而是一种值得去追求的“有创造潜力的角落”。“热衷于神秘力量”就会逃避理性的意识,而只是以不由自主的动作为基础,通过创造活动进行表达,这种观点来源于超现实主义。在这种不由自主的过程中,艺术家的对作品的控制影响会退到幕后,而让位于“其它的力量”。Ecriture automatiqu理论创始人Andre Breton曾这样形容这种观点:“最重要的发现就是让毛笔在书写的时候,铅笔在画画的时候完全无任何主观意图滑动,这样就会有格外珍贵的主题产生…”刘水刚的书法形式并不只为了必须“写一张画”而产生,而是在这些神秘力量的帮助下,在—定程度上“宛如自己写了出来”。他在许多材质上都采用了这种创作方法:尤其是大理石的雕刻人物表现出了这种短暂和永久的碰撞,如果这种材质本身能够永恒。中国和欧洲的世界观和美学最终在elan vital(生命的冲动)中碰撞在一起,这些在刘永刚的作品集中都得到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