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内地艺术品市场进入低迷状态 艺术品价值在回归
来源:新民晚报 范干平 2008-11-18 09:26:17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如今年股市狂泻一般,从去年秋天开始,曾经疯狂一时的内地艺术品市场进入低迷状态,买气缺失,艺术品价值迅速缩水。表面上看,它似乎与经济大环境有关,但笔者以为,艺术品市场的再一次大起大落,更多的原因在于“人祸”。

    我国历来就有“盛世收藏”的好传统,艺术品不但具有欣赏价值,而且具有保值增值功能。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在一夜暴富、投机心理的驱使下,以“短、平、快”的运作方式进行艺术品投资却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和业界时髦。2003年,有人花2万元购买了一幅清代顾洛的五尺绢本《钟馗图》,2004年以40万元出手,近一年时间翻了20倍。由于媒体的推波助澜,不少人把投资艺术品视同买卖房地产一般,今天买进,明天抛出,立竿见影、一夜致富。在一片投资艺术品的热浪中,仿佛一夜之间,中国成了艺术品购买的超级大国,海外的回归了哪怕鱼目混珠,国内的被充分挖掘了哪怕赝品伪作,收藏从字画开始,很快蔓延到油画、玉石、瓷器、紫檀等。殊不知,称得上精品佳作、可以传世的艺术品毕竟数量有限,哪来如此多价值连城的藏品。和田玉矿早已被挖得千疮百孔处处见底,即便在玉龙喀什河畔也是一石难求,而在各个城市的市场上却到处可见和田玉的芳影,价格也从每公斤2万元左右飙升至上百万。一些大家的作品,正常的市场价每尺也就五万元左右,在一片利好声中,供不应求连同炒作,一年之内竟升到五六十万元,艺术品市场在热闹非凡的背后,却是泡沫一片、危机四伏。

    事实正印证了“盛筵必散”、“盛极必衰”这两句老话。从2007年下半年起,内地艺术品市场风波骤起,曾经豪气十足的买家被深深套牢,今年股市、房市受重挫,游资撤离,艺术品市场雪上加霜,曾经疯狂的艺术品的身价大幅缩水,有的甚至跌破市价。仍以书画为例,被誉为20世纪划时代的山水画家的南北两位大家的作品,2006年上半年以前拍卖开价大致在60万-100万元,成交价则更高,到2007年秋,跌到20万-30万元才拍卖成交,半年多缩水一半以上。浙江有人于一年前以400万元以上的价位拍下黄宾虹一幅书画作品,现在委托200万元起拍,却无人问津,至于那些名头小的作品,跌幅就更大了,瓷玉器杂件市场也与此相同。

    不少人认为,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是造成内地艺术品市场寒风乍起、极度低迷的主要原因,笔者却以为国内艺术品市场的欠规范、投资人的不成熟、市场的急功近利、人为炒作可能才是最主要原因。与其说现在艺术品价值在缩水,还不如说是艺术品价值正回归本来,一旦泡沫挤尽、正本清源了,市场才会稳步发展。因为,真正的艺术珍品毕竟是少数,真正的买家也不是今天买了明天就卖的倒爷。真正传世之作的价值,在市场是永存的。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