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两场展览已经向中国人显露了欧洲时尚遗产。3月份,意大利鞋履品牌菲拉格慕就在上海为其80周年庆举办了盛大的萨尔瓦多·菲拉格慕回顾展,展览地点选在了上海人民公园内的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同时还在位于虹口区的新上海港国际客运码头上举办了一场时尚秀。
菲拉格慕在1970年代早期在亚洲扎下根基,1992年在中国第一次与艺术合作。当时菲拉格慕纽约店举办了一个展览,展出了11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它还赞助了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举办的一场中国影像和摄影展览。
上个月,另一意大利著名设计品牌MaxMara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场名为“Coats”的全球巡回艺术展览,同时还有一场时尚秀和一场在太庙举办的晚宴,晚宴则邀请了国际知名的中国名流们如张曼玉、汤唯、舒淇、郭晶晶等人出席。
拥有150多年历史的路易·威登则一向以在国际艺坛出手大方著称,曾与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罗伯特·威尔逊、乌果·容弟隆尼及著名丹麦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等合作。它斥巨资创办的巴黎“路易·威登创意中心”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建造,据说落成后将成为巴黎文化艺术活动的重镇。除此之外,位于香榭丽舍大道总店的路易·威登美术廊经常展出来自不同创作领域的艺术作品。
路易·威登早在1979年就在中国扎下了根,如今也看到了它与艺术合作的萌芽已经开花结果。2007年,路易·威登赞助了“杰出亚洲艺术奖”;今年,路易·威登在它的两个香港店里展示了艺术作品。其中中国当代艺术家展望在中环置地广场的路易·威登店里创作并展出了一幅雕塑;位于维多利亚港口的路易·威登尖沙嘴店里则展示了著名中国影星周润发的一幅摄影作品。
今年早些时候,路易·威登巴黎旗舰店里还举办了一个受到雪铁龙创始人安德烈·雪铁龙1931年的丝绸之路影响的主题展览,中国艺术家包括尹秀珍等人在内的影像和摄影作品得以展出。同时,路易·威登赞助了一项“路易·威登大奖”,号称让入围参赛者以“旅游的精神”创作,有关作品将巡回亚太区展出;据说这奖项同样为亚洲艺术界的后起之秀们展示了创作才华的机会。
同时,卡地亚、轩尼诗这样的西方奢侈品牌,纷纷在中国直接设立艺术赞助人奖项,发掘中国年轻艺术家,将其作品进行全球巡展,也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
是艺术还是顶级商品?
中国当代艺术在近10年确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涌现了一批如张晓刚、岳敏君、王广义、方力钧等有国际影响力的明星艺术家;不能否认西方时尚工业已经成了国内现代艺术的重要推手之一。
1992年在香港开业、随后在上海和北京开张的“对比窗”中国当代艺术画廊总监林明珠说,在中国,时尚和艺术之间的界限从来没有划分过。从传统上来说,“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从来没有被定义过。作为“文学家”的他们可能画画、写书法、写诗、写小说、创作音乐,也可能做一些手艺活,从制作一把茶壶到造一座庭院。“在古代中国,艺术不是用来买卖的,而只是自我娱乐。”林明珠解释。那时,艺术作品可以馈赠给欣赏它们的朋友;艺术家的最高地位就是进入宫廷。
进入到21世纪,商业主义和消费主义开始参与艺术游戏。村上隆与LV合作的“樱桃包”即是一个佳例。“当一个中国艺术家比如张洹接受迪奥的邀请来为后者创作一幅作品时,他实际上已经开始思考一个问题:21世纪中的中国艺术到底是什么?”林明珠说。她认为,所有艺术家都深明时尚品牌的市场力量,并深知通过时尚的曝光和推广,艺术家的名字将变成商标。
这一切听上去是两股饥饿力量的合作——急于建立声名和财富的中国艺术家,和要在中国创建良好声名以及更多财富的西方顶级品牌。但是不管动机如何,商业鼓励艺术似乎是一个积极的步骤。即便在经济艰难的时代,中国当代艺术仍成为全球市场上一个待价而沽的顶级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