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人花20多万元钱,买了张清代月亮洞架子床,请他鉴定,“可不是清代的,也不是黄花梨木的,是普通花梨木的,也就值10万。”
有人买了张老红木罗汉床,请他“掌眼”。“这床严重作假”,他说,“红木家具自古以来就不用铁钉子连接,这床全是用螺丝钉拧上的。”他带着买主找厂家退货。厂家不退,他急了,“你要不退,我就在你厂门口举办红木家具演讲,拿这床做例子。”床最终退了。
“也邪了,这做伪的家具一上市,怎么都撞在我手里啦。”他笑道。
其实,这源于他对传统工艺的“较真儿”劲。前年,某家具厂月薪6000元聘他做技术指导,他却发现这个厂的红木家具是用化学黏合剂和金属件连接的。“我去了一天就和他们拜拜了。”他说,“我宁肯算计着过日子,也不赚昧心钱。”
2007年,王秀林在北京南城的爱家红木大观楼,成立了“秀林工作室”。除继续义务咨询红木知识外,还帮助挑选和修复明清红木家具等。他戏称:“这是家具医院,设有骨科和皮肤科。”
还真有“粉丝”称他“华佗在世”。北大一位老教授家,有个民国初期镶黄牛骨的柜子,腿儿扭曲变形了,他没用铁工具,愣把柜腿给拧回来了。他管这招儿叫“正骨法”。
还有一个面上布满裂缝的老红木大书案,王秀林利用木头的物理属性,没打开边条就修复了,“这和皮肤科有啥区别?”
这阵子,他常带着师弟和徒弟出入故宫,修复慈禧用过的66套家具。“这是正经的文物,我就是不挣钱也干这活儿,把几十年学的传统工艺,通过修复古典家具体现出来。”
修复这些“缺胳膊短断腿”的百年老家具谈何容易?他给每件家具都做了修复方案,“做一件活要反复琢磨,这里面有文化有传统,只有把它揣摩透了,才能修旧如旧,看不出修补的痕迹。”
如今,王秀林已经是北京林业大学的客座教授了。除了给学生们讲家具文化,他还带着3个博士生。为了传承红木家具的传统工艺,最近,他又收了俩徒弟,一个是清华美院毕业的,一个是全国红木家具比赛冠军。
几年前,王秀林出了本书——《传统工艺与现代家具》。眼下,他的第二本书也写完了,内容是古典家具的制作、保养、修复、辨别等知识。
“我这辈子的手艺都写在这本书上了。”年逾花甲的他调侃道,“我不想把绝活带到棺材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