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艺术品秋季拍卖的落幕,金融风暴对艺术品拍卖业的影响开始逐步显现,此前朦朦胧胧的感觉开始在拍卖公司身上变成了切肤之痛
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影响了各行各业,艺术品拍卖业也不例外,只是比其它行业的影响显现得晚了些。
如果说前几个月金融危机影响的是中国艺术品拍卖人士议论的话题的话,那么,经过几个月的渗透,金融危机终于开始在2008年秋季拍卖中显现出它的威力来了。
精品:价格依然坚挺
12月4日,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的《山青水碧鸟语花香》十六开册页在佳士得秋拍的“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及“戴萍英基金会珍藏中国古代书画”上拍,以1900万元起价,竞投气氛不算热烈,共叫价了七次,至场内站在后排的亚洲人突然杀入战团,叫价3000万元,便没有人再承价,结果连佣金计,以3426万元成交。与事前估价3500万元至4000万元之间相差不大,此册页原为日古董藏者拥有,过往八大山人的册页以八开较多,十六开的则十分罕有。
12月5日,在翰海2008年秋拍古代书画专场,日本回流的401号作品邹一桂《花卉册页》7万元起拍,应价从十几万一下跳至200万,后经场内外多家激烈竞投,最终以683.2万元成交,竞投过程精彩,成交结果令人欣喜。此图为“臣字款”绘画,经清宫内府收藏,画面钤有“古稀天子”、“八徵耄念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嘉庆御览之宝”等印鉴,画册夹页上还钤有“太上皇帝之宝”、“五福五寿堂古稀天子之宝”、“八徵耄念之宝”、“避暑山庄”诸印。
两件海外回流的珍贵艺术品在金融风暴的紧张气氛中高价成交,给人们释放出明确信号:经济疲软不会压倒艺术市场,那些艺术价值较高的艺术品仍然占据着拍卖业的价格高地,面对风暴,信心最重要。
匡时总经理董国强先生回顾秋拍以来的成绩单后认为:好的拍品,大家一致认为比较好的,或者从来没有在市场上露过面的,仍然还会取得一个很好的价格,可能这个价格并不比过去的价格低。那么普通一些的,还有一些大家有不同看法的拍品,就会很难成交。
那么,当下是否是投资艺术品的最佳时机?翰海拍卖副总经理张跃进认为:在现在经济状况下,拍卖行会力求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征集到更为珍贵和稀有的经典艺术品,这就为藏家提供了低价买入好作品的难得机会。
当代艺术:成交惨淡
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风向标”的佳士得和苏富比,今年拍卖的结果都不理想。
12月1日,中国当代艺术圈最被关注的两场秋拍在香港佳士得落幕。“亚洲当代艺术”两个拍场,成交金额上不及上半年的一半,更在成交价格上与上半年相比有所下滑。
12月3日,克里斯蒂拍卖行香港秋季拍卖会上,其拍卖的亚洲艺术品共拍得了1.46亿美元,比拍前预估值减少35%。
我们有必要把这一结果与10月18日全球第三大拍卖行菲利普斯拍卖公司举行的秋季当代艺术夜场拍卖相比较,这场拍卖显然受到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70件拍品的成交额为500万英镑,低于此前的最低估价1860万英镑,成交率仅为54%。在这次夜场拍卖中,张晓刚、曾梵志、岳敏君、严培明四位中国一线当代艺术家的4件作品被安排在全场中间的时段位置拍卖,但是最终都没有逃脱流拍的厄运,4件作品无一成交。这在之前是不可能发生的结果。
苏富比、佳士得以及菲利普斯拍卖公司此前举办的拍卖中,总成交金额为5900万英镑(约1.02亿美元),而这些拍品之前的最低预估拍卖额为1.062亿英镑。在10月份的5天拍卖中,香港苏富比成交额为11亿港元(1.417亿美元),也仅为预估金额的一半。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逐步走向理性”,“疯狂的当代”正走向终点。此次流拍的作品之多,一方面是作品本身市场定价已经高估,需要时间消化;一方面由于金融风暴直接影响。估价在百万元左右的作品成交较为顺利,而估价在千万元左右的顶级高价作品则无人问津,由于价格太高,加上市场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也导致了高价精品的流拍。
也有评论家指出,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还很年轻,但已经在国际当代艺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巨额利益的驱使下,这个年轻的艺术市场在投机资金的操纵下开始了“拔苗助长”。当危机来临时,被过度高估的作品禁不起时间的考验反遭冷落,成熟的艺术作品质疑天价只好流拍。这次的金融危机也许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面临改革的催化剂,该来的迟早要面对!未必不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