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鉴藏
函绵邈于尺素——浅谈当代文化名人的信札收藏
来源:上海证券报 林梦达 2008-12-22 12:47:58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曾经看过一封在上海拍卖的文人信札,是茅盾写给荒芜的一纸诗笺,录《读稼轩集有感》一律。荒芜是作家、诗人、翻译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这封信用的是荣宝斋溥心画的笺纸,茅盾的诗清华疏旷,毛笔手书,秀气里透着傲气,甚见旧文人趣味。

    信札这样纤秀的“小文玩”,越千年历史看,一直是士大夫阶层文化修养的标志之一。在不久前的中国,信札也是知识分子表达思想感情、进行文化交流最普遍的方式。当代文化名人信札,存世量本不算小。可惜,文革期间,杂书旧信一度成为“重要政治性”证物。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很多人家撕的烧的一大箩。浩劫过后,老辈们的遗墨已是残山剩水了。

    最近十几年,随着一些当代文化名人相继离世,他们的私人信札作为藏品,流落到上海、北京等地的旧货市场,或者出现在各种层次的拍卖会上。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就是名人信札的集散地之一。而拍卖会上推出的,主要是文化人友朋往来的信札。几年前,中国嘉德曾拍卖荒芜旧藏的名人信札和书画48件,其中茅盾的18通信札,以5万元成交,在当年堪称高价,令人印象深刻。这批私人旧藏,还包括沈丛文、萧乾、钱钟书、艾青、朱光潜、姚雪垠、常任侠、林锴等人写给荒芜的信。

    不重内容重书法,是一些藏家收揽尺牍墨迹的一种观念。毛笔信札,文辞率性,书法不拘格套,在拍场十分引人瞩目。当代文人作家中,不乏精通书法者。如沈从文的章草和小楷,风格俊雅温厚,自有法度。俞平伯1978年手书《重圆花烛歌》,曾在中国书店古籍春拍拍出了2.2万元。藏家后来特别为这8页《花烛歌》撰文,写到“俞平伯的工楷我最钟爱。”若能得到这样的一纸佳品,供养、谴兴,实在是福气。

    另一种收藏观念是特别注重内容,视为学术研究档案的重要依据。信札,往往是信手拈来的。书者的文学功底,在这等小品中,往往有不寻常的显现。比如沈从文的诗,就常写在给友人的信札中,而很少发表。再如聂绀弩、荒芜、杨宪益、俞平伯的诗作,在信札中也常可见到与刊出物不同的面目。曾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下,见到一通文学前辈吴世昌的信札。信中谈到其家乡学者张宗祥,有诗千首,无人出版的情况,认为张是“大家”,“非同小可”,憾“今之中青年或不知其久。”吴世昌在此信中还写到:“张诗的内容,写清末民初政治及社会情况,可作诗史读也。”,表达出一种学术性观点,读来发人深省。

    其实,纤薄的几张纸里,还藏着前人、旧世那些正史中难以见到的真实。因为写信者在面对亲朋时,较少顾忌,故而内容的可信度极高。即便是残存的只字片语,也能映出时代的许多侧影。当代文人名人信札里的时事评论、学术交流,甚至是彼此情谊,都是研究近现代中国文学史的佐证之物。

    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当代文人内心世界的流露,多是十分隐晦的。惟有信札,事无巨细,信手挥翰,或许是最随意、最自然不过的倾诉了。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