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希望 陈卫东
刘其敏珠三角组画之一
近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在开幕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表示,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广东美术处于繁荣期,但后来十年,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一些画家出现了“小富即安”的心态,广东美术面临着如何再创辉煌的挑战。
新世纪初期
广东美术在“徘徊”
许钦松表示,改革开放三十年,广东的美术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许多国外艺术观念登陆中国,首先就是广东,让封闭了很多年的艺术界眼前一亮,成为追慕、学习的对象,作品以模仿别人为主,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形成了广东美术的一个高潮。随后一段时期,一批艺术家逐渐在模仿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调整,这方面广东起了比较好的领头作用,既有融合,又有创新,1992、1993年左右,进入这第二个阶段的一个繁荣期,包括《猛士》、《农机专家之死》等在内,出现了一批在全国非常有影响的作品,广东美术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的时期,带出了一批名家。
从上个世纪末到这个世纪初,出现了广东美术一段“沉默”的时期,在创作和探索方面更多带有一点“徘徊”的特点。这个时期,新中国培养起来的老一代艺术家逐渐退休,淡出画坛,但新人还没能很好地顶上来。到了近期,又生发出一种新的气象,艺术家不再单纯追求西方的观念性东西,广东美术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
展览一半获奖作品是广东的
许钦松表示,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广东的艺术家身居改革第一线,与其他省份的艺术家相比,有着最直观的感受和长期的观察。但在这个展览上,真正称得上精品力作、令人震撼的还是不多,有深刻穿透力的、有判断的作品较少,更多是艺术家们记录、再现生活,或者是用自己的感受去表现。更多是追求画面艺术样式的新鲜,仅仅是把生活的感受呈现出来,是一个很遗憾的事情。
不过此次展览还是有一批非常不错的作品,比如陈振国《前人种树》,表现邓小平,这个题材很多人画过,但是画家找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构思方式,把这个大事件用一种可视的方式表现出来,用笔非常轻松。还有如刘其敏教授,二三十年来深入珠江三角洲,表现城乡变化,创作出一系列作品,非常难得。这个展览三分之一入选作品和二分之一的获奖作品都是广东的。而且此次发掘出了一批中青年的优秀画家,对广东美术下一步的发展很有价值。广东仍然是全国美术大省,但过去那种十年磨一剑的做法少了,作品的深度、磨炼,品格的探讨还有待加强。
汶川地震
成艺术家表现焦点
据介绍,这个展览的启动、筹备历时一年。共收到全国各地寄送来的参加初评作品照片6472张,评出入选作品228件,优秀作品67件,共计295件。
2008年4月16日~26日,中国美术家协会特邀一批全国著名画家,组成了“广东采风团”到粤东和粤西进行了为期10天的采风考察活动,让这批画家亲身感受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变化,创作出一批反映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的美术作品,并以特邀作者的身份参展。展出的118件作品中,就有冯远、刘大为、吴长江、尼玛泽仁等特邀画家作品51件。与改革开放有关的历史人物、事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科技、军事和文化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巨变与成就、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精神状态,都成为画家们的创作题材,今年汶川“5·12”地震也是艺术家们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