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评论
鉴与赏二者不能混淆 艺术市场谨防三大新误区(图)
来源:解放日报 顾咪咪 2008-12-30 09:23:50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静安书画院院长宣家鑫的书法作品28日起在上海图书馆展出。日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近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新状况和新误区。

    头衔与作品价位不等同

    宣家鑫说,日前某省书法家协会公布了一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润格表”,按照会员在书协里的级别,从高到低地排列作品价位,最高的是书法家协会主席。这种由头衔决定作品报价的做法,引起了轩然大波。职位高,书法艺术造诣也一定高吗?他认为,书画的定价和其在官场的职位毫无关系。虽然书法收藏者在收藏作品时,会考虑书法家的社会知名度、影响力,但书法作品的价值不一定随职位高低而增减。

    出现这种“价目表”的原因是社会上有不少新入门的书画收藏者,对书画艺术没有鉴别力,只能依据职务的高低来判断作品的优劣,从而形成了职务越高、价钱越贵的状况。有的地方甚至按照官衔标价,市级领导、县级领导的题词都有一定的价码,他们的字甚至比书法家还要贵得多。

    鉴与赏两者不能混淆

    宣家鑫认为,鉴定是一门科学,“鉴”与“赏”是不同的。“鉴”是指以科学的眼光看待作品,客观地分析作品的书、画、章、纸、装裱、题跋等多方面的知识,目的在于分辨作品的真伪。“赏”是对作品的判断与主观理解,更多的是评判作品的艺术水准与作者的艺术造诣,两者不能混淆。

    但有些书画家常常在鉴定过程中,把自己对书画的主观判断带入到辨别真伪中去,认为画得好的作品是真迹,画得差的就是赝品。其实不然,作伪者通常会将书画家的代表作作为底稿,所造的赝品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准。如果仅凭画得好坏来认定真伪,是不科学的。也有的鉴定专家采用著录法及标准件法,把需鉴定的作品与公认的真迹作比较,如果风格一致即为真迹,风格有差异则为赝品。这种鉴定方法也存在局限性。书画家一生中作品多达几万件,少则数千件,而真正成熟期的作品不到十分之一。如果仅用成熟期的作品作为标杆来对照,必然会造成“冤假错案”。

    同件拍品频现有炒作之嫌

    同一件作品频频出现在不同拍卖会上,宣家鑫认为这是短线炒作的缘故。常去参加艺术品拍卖会的人会发觉,同一件作品,春季拍卖时出现在这家拍卖会,秋季马上就会出现在另一个拍卖场;也有的今年买进,明年卖出,而且价格会明显攀升,给人一个假象:此件作品升值空间大、升值快。宣家鑫说,这种价格其实是不可信的,有些人就是靠拍卖来不断炒作、抬高自己的身价。买者要有独立的思考和辨别能力,不要盲目地被所谓的市场价所蒙蔽。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