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这一次,陈丹青没有新闻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7-05-02 12:24:52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画家陈丹青,近日与“于丹、易中天、《百家讲坛》”这些近年来的文化热词捆于一起,再度成为话题人物。4月28日,陈丹青的一些上世纪的旧作,首次摆进北京的一家画廊。这一次,始终活在媒体聚光灯下的他,似乎一下回退到了上世纪的纽约。

  这一次,陈丹青似乎没有新闻,只是旧闻。从4月28日起,在北京TRA画廊,陈丹青展出他上世纪90年代的几幅旧作。

  这些旧作完成于纽约曼哈顿的某间画室内,现在则挂在这家由酿酒厂房改建成的画廊粉白的墙壁上。名为《U.S.AndUS》的画展中,一同展出的,还有他两位腻友马可鲁和冯良鸿同一年代在纽约的画作。

  墙上的画带着纽约旧日的风尘。“可鲁、大冯、我,在90年代是彼此的‘人证’,我们的‘证人’,是纽约。”在画展序言中,陈丹青写道。

  多年前,三位画家都曾在这异国都市的街头,像众多无名画家一样,为路人画像挣钱,“供养自己的画室与画梦”。他们时常在彼此的画室,从墙边将新画的湿漉漉的作品翻转过来给对方看,喝酒评画,高谈阔论。

  “我要强调的是,在纽约,我们从来没有成功过。”画展开幕,对着眼前的人墙和许多只摄像镜头,陈丹青说,“可以肯定地说,我们非常甘于寂寞。”

  比陈丹青小一岁的马可鲁是上世纪70年代末北京无名画会的悍将,到纽约后,约有10年功夫沉溺于大色域新表现主义。身材挺拔、面相随和的冯良鸿则从照相写实主义到装饰作风,从纯抽象到介于极简、涂鸦之间的新绘画,无所不为。

  至于陈丹青,“我玩的都是很过时的东西”。陈丹青居留纽约18年,“却从未画过她”,但他的画布上,与他这两位良友一样,留有纽约艺术生态的烙印。

  然而他们“散漫”、“无所谓”、“从未试图获取美国主流艺术的注意”,但“内心非常骄傲、自尊,因为我们自觉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别人怎么看其实不太重要”。

  在纽约的艺术丛林中,画路完全不同的三位画家,“既孤立又孤独,三人彼此取暖”。

  回到中国,陈丹青称,他们也并不在“中国主流”,而一直与各种潮流保持适度的回避和有距离的投入。

  回国7年,陈丹青很少将自己的画作展出。他90年代以来的画作,也没有像《西藏组画》般在国内美术评论界获取喝彩声一片。但他一次私下说:“我觉得我画得好着呢。”

  在纽约,有6年时间,陈丹青埋头于创作一批大题材画作。只是据透露,这些画作目前在国内还未到展出时机。

  但画展开幕的这天,三位画家在纽约“寂寞”里的旧作,却使画廊里挤满了人。有挎着书包的,夹着公文包的,拎着时尚手袋的,也有提着塑料方便袋的。人们在画作前留影。不时有人叫住陈丹青要求合影或者签名,他耐心而配合。

  从清华请辞教职,就城市建筑、教育等公共话题言辞激烈,开设博客,高调推介师尊木心,不久前旧作《退步集》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奖,又高调推出新书《退步集续篇》,陈丹青始终在媒体的聚光灯下。

  而这一次,聚光灯下陈丹青的背景一下回退到上世纪的纽约,他“不成功”,但骄傲自主。他与两位旧友的旧作一同挂在当下北京画廊的墙上,互为参照。

  4月28日,来参加开幕的人流陆续热闹地来了,又陆续散了。而这些画,将在墙上待到5月20日。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