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国抽象油画四人展——前言
前 言
龚云表
在所有艺术门类中,抽象艺术或许是最接近艺术的本质和核心的。正如法国艺术评论家米歇尔·瑟福在《抽象派绘画史》中所说:“抽象艺术就是艺术本身,是一种包含了最内在的本质的永恒的艺术。如果没有洞察艺术的最内在的本质,没有艺术家与艺术之间那种深厚的、排除了其他一切的联系,那么即使这种艺术是深奥的和不可言状的,也不能说成是抽象艺术。”抽象艺术能够最大化地发掘艺术家的生命与自由想象的资源,掌握艺术家所应拥有的自由意志和精神主权,创造出与精神世界的微妙状态相一致的艺术形态,通过线条和色彩的直觉力量向人们传递和诉说。这正是艺术的“最内在的本质”之所在,也是“2十2——中国抽象艺术四人展”所期望表达的旨意。
这是一次师生作品的联展,由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周长江和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邓国源与他们麾下的青年教师陈东杰和徐书瑞联袂参加。他们都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和绘画风格,他们的自身就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艺术世界。抽象艺术是一种个性化和风格化的艺术,如果没有个性和风格,以及足以依附和承载它们的语言,便无法充分呈现各自独特的精神风貌。这是以个性为视角的一个方面,而从更深层面的艺术本体语言和审美本质而言,在他们师生之间则更有着深厚内在的渊源传承,他们在创作中将审美主体对物象客体施以审美观照的探索中,“众元合一,和而不同”,将他们的作品并置在一起进行展示,便可以感受到其中存在着一条清晰的、传承有序的发展脉络。
周长江在中国抽象艺术发展历史和上海抽象艺术运动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他的“互补”系列作为体现触及文化深层意蕴的审视和符号化的形式倾向,幻化出东方式诗性精神和人生体验。正如他所说:“我们只有面对不可超越的现实,偏执地强调我们特有的环境、文化,以一个现代人的宽宏胸怀、眼力来审视周围的一切,以哲人的态度,把艺术批判指向自我,指向传统,指向现实,指向艺术本体。”他的作品所呈现的,正是这种艺术的本原精神。
邓国源的作品是他“生命的逻辑形式”最恰当的符号表述。画面充满粗放浑厚的线条,成倍地放大了线造型的结构功能和运行力度,使线条呈现出生成、展开、重复、加强的线性形式和富有音乐性的韵律与节奏,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形式感,使画面空间充溢着生命的律动感。它们已超越了自然物象的表面形态,而直抵内在构成的本质,成为邓国源情感和精神的迹化。
陈东杰所独创的指印拓绘,已成为他抽象语言的基本符号,也成为他抒发情思和表达想象的媒介和载体。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可以看作是他用指印符号精心营建的视觉空间,赋予作品以图式和情感的双重审美意蕴。而不断重复的色彩印痕,更具有一种仪式上的意义,显现出介于架上与行为之间的独特意味。尽管这些作品中也会出现朦胧的形象,但从绘画语言的本质而言依然蕴藉着抽象艺术的内涵。
徐书瑞的小笔触与大色面组成的图式,成为他个人独特风格的象征。画面上布满的不同色调的圆点,感性、潇洒和空灵,营造出他心中虚拟梦幻的世界,这里摈弃了文学和叙事,却记录了他创作过程的心灵轨迹,创造出一种依托于形而上审美精神的特定形式和表现;而心灵意识的敏锐性和丰富性,又使作品呈现出混沌而高远的意境,让观者能够超越画面,进入纯粹的精神空间。
当代抽象艺术家应该做和正在做的,就是以充满激情和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表现过去不曾有过的感受和强烈冲动,力图通过对现象的远离,来获得对现实内在深刻性的感知,为现代人精心编织出一个个美妙温暖的梦境,拓展已显得日益逼仄的精神空间,收获暌违已久的诗意。本次展览,恰似一个由各具特质、风格迥异但矢量一致的“分力”合成的一股“总力”,表现出在抽象艺术这面大旗下汇聚的气势和力量,同时又一次证明了抽象艺术的发展正未有尽期。
祝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2010年初秋于上海系云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