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投资理财
祝君波《走出收藏投资的盲区》演讲摘要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中国文化传媒 www.artsfans.com 2016-06-22 10:42:41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2016上海文化与收藏论坛现场

 

祝君波先生 上海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

 

 

历任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上海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社中心总经理兼 党委书记。多个院校硕士生导师、交通大学海外学院特聘教授。从事出版和艺术交易40余年。著有《艺术品拍卖与投资实践教程》、《祝君波谈收藏》、《艺术品投资指南》等。著有各类论文150余篇。  2010年被台湾《艺术新闻》杂志评选为年度“十大风云人物”。

 

 

祝君波《走出收藏投资的盲区》演讲摘要

我思考了六个问题,也是因为经常有人向我提这些问题,我今天的演讲就六个问题做一点回应。


一、艺术品投资和收藏该不该推向大众?

很多地方包括一些媒体都在推广艺术收藏或艺术投资大众化,一次我在演讲时说艺术品投资主要面向高 净值和超高净值人士,就有人反驳这是剥夺大众的权利。艺术品投资和收藏该不该推向大众?是给他们 机会还是把他们推向危险,值得深思。大众收藏是存在的,目的是自娱自乐,自我提高,功能在寓教于乐和文化意义。广东省收藏协会有48万会员,但中国近代收藏家史料我们仅收集到300余人,可见大众收藏与艺术品投资不是一回事。国际上有通行的结论和成功的经验。今时的艺术品投资受资金和专业的限制,主要面向高净值、有专业知识的人群。我们应该借鉴。我们来看一些数据:
 
全球财富与艺术收藏1、2013年全球高净资产人士(可投资财富超过100万美元的个人)1370万人,财富 增长14%,合53万余亿美元。2、2014年全球超高净资产人士(可投资财富超过3000万美元的个人)21.1 万人,其中亿万富翁2325人,财富总计7.3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2%。这些我们列为艺术投资的对象 。


中国艺术品的价格,文化部文化市场司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大中华区拍卖成交32.48万件 ,总计成交金额为974.5亿元,成交均价为30万元/件。书画拍卖成交18.03万件,成交均价为32.9万元 。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拍卖成交0.99万件,成交均价为79.54万元。瓷器杂项拍卖成交13.44万件,成交均价为22.42万。这么高的均价,真伪这么复杂的市场,怎么可能吸引大众呢?因此,希望大众收藏不要走错路。我们做这个工作的人要针对自己的对象,因为这么高的价位,大众一脚踩进去又是这么复杂的市场很危险。要冷静下来。
 
 
二、艺术品投资真能金融化吗?

    可以肯定艺术品投资与经济、与金融是有相互关系的。货币量的增大和艺术品的保值增值是成正比例的,很多金融家也是收藏家。如张伯驹、刘益谦。有的艺术品经营机构也是上市公司,比如苏富比、佳士得、保利和匡时。

    但我们有什么依据认为艺术品的发展是靠金融化的。我们应该认识艺术品的特殊性和巨大的差异性 ,它很难做成可靠的、稳定的金融产品;也很难成为金融工具。过去几年中国涌现的艺术基金已给我们很多启示。

如何认识艺术品的本质属性和金融的特点,艺术品到底是什么东西?它其实有很大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我认为艺术品很难做成金融产品,金融可以促进艺术品的发展,不等于艺术品可以做成金融产品,这是我的看法。

过去几年中,发了70多个艺术品投资基金,成功的很少。大部分基金的年限是两年,两年就要把钱收回 ,承诺赚10%-20%。这么短期的产品,两年里恐怕钱还没有花完,又要马上赚到更多的钱还给投资人,这个就是艺术基金在中国碰到的问题。

我认为艺术品、文物创作的差异性是很大的。不同的艺术家其产品不同,同一个艺术家其产品也不同。不能成批生产。精品的产生无规律。受材料的限制,许多艺术品可遇不可求,不是说像很多金融产品要大就大,黄金、石油、粮食、股票,很多普通商品都可以做期货,都可以做大宗商品,艺术品不行。二 、在流传过程中(收藏)附加了很多因素,使差异更大,情况更为复杂。三、真伪鉴定至今没有唯一性的结论,也没有裁决的权威机构,鉴定只具有相对性,所以风险一般由买入者自己承担。四、审美(优 劣、高下)和价值(价格)受人的主观判断和情感影响,加大了物品的差异。拍卖时的不同报价已证明了这一点。五、基本交易方式仍是拍卖和其他零售方式,交易方式还是一件件估价、一件件出售,不能成批买入和卖出。六、诈骗行为、故意卖假的责任难以通过司法手段追究。七、中长期的投资规律。投资增值一般是8—15年正常的年份,不适合基金和金融手段短期作业,并且转手也不如股票快捷。八、到今天为止,中国银行系统至今不接受艺术品贷款、抵押贷款和典当,很多保险公司也不开辟艺术品保险业务(短期运输保险也鲜见)。这是为什么?值得思考。所以我把情况告诉大家,我认为不要热衷于推广艺术品金融。艺术品这个行业是文化和经济相结合的行业,是一个小众市场。近年我国每年也就400—500亿人民币的拍卖规模,而规模的大小对国民经济也没有大的影响,让它自然而然的发展有什么不好?如果就这点文物、这点总量,还搞大众金融化,结果可想而知。
 
 
三、艺术品的价格是无限增大的吗?

    1956年—1990年,中国的艺术品被体制、机制人为地低估,这是一种价格扭曲。70年代朵云轩零售 齐白石、吴昌硕几百元一幅,弘一法师几十元一幅。后来的超常规、跨越式增长是一种恢复性增长,不具有典型性和持续性。

    我们的投资家要认识到这一点。1、不要期待还有疯涨。未来中国的艺术品还会上涨,可能像欧美市场那样年增加10%—25%(美国10年期艺术品增24.5%)

2、不是短期投资,而转向中长期投资。3、要从文化和投资双重价值上认识其对自己的收益。文化以及对社会的贡献是无价的。

我们的艺术家也要认识到这一点。我认为艺术家普遍处于不客观的状态。现在在世艺术家的作品,普遍卖得相当贵。已故艺术家作品价格是客观的,很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是主观的,受到体制、位置、炒作 、个人情感、攀比的影响。艺术家心态要端正、要放缓节奏,不要急功近利。从历史看,真正好的艺术家和艺术品价位都是过去时,不是进行时。看看齐白石、李可染、张大千当时的价格,就会明白。这次嘉德拍卖,李可染的《万山红遍》超过1.8亿人民币。60年代作者卖给荣宝斋80元人民币,2000年荣宝斋拍卖501万,现在1.8亿。这都是李可染的身后事。总之,画家在世的时间很短,他的作品被我们收藏和投资的年份非常长,要留给人们投资空间,不能在世时就天价。历史上很多书画艺术家是敢原价收回卖出的画的,这是一种检验,价格必须主观和客观统一。
 
 

 


四、互联网可以替代艺术品实体交易方式吗?

    互联网对促进艺术品实体交易具有积极作用。尤其在预告和拍卖方面,作用很大。最近有人提议目录不要印,改成发在网上,响应者也不少。这都是互联网的强项。

    调查国内拍卖行包括前10位最知名的拍卖行仍把互联网作为辅助手段,主体还是传统拍卖。因为互联网的直接交易对中高端艺术品包括文物具有局限性。真伪问题、品相问题以及现场直观性,都无法替代实体交易。中国还有一个拍卖法律手续(登记、签名、押金)问题。画廊、文物店也相仿。互联网的强项是适合标准产品、大众产品,弱项是不适合高价位、超高价位的个性化产品。

    实体方式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包括现场体验,如同旅游业一样,不要在网上看了,不到景点去旅游。应该寻求两者的结合和互补,而不是替代。查我国互联网交易的所谓艺术品,只占1.8%,主要是由国家信誉担保的统一生产的邮票和新钱币。而鼓动网络拍卖交易的,大多希望更多的人来刷网,提高点击率,希望得到风投资金。

    提示大家不要轻易上网拍卖中高档艺术品。
 
 
 
五、司法手段对艺术品交易诈骗真的无能为力了吗?

    长期以来我们期待用道德和行政结合的方法解决欺诈问题,但司法缺位,终成弱势,中国新兴的艺术品市场面临严峻挑战。

    5月24日星期二上海的《解放日报》第8版刊登《玩文玩,为什么玩进了陷阱里》的新闻报道:自本市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文物古玩领域诈骗类犯罪的集中专项行动以来,上海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共受理文物古玩领域诈骗类案件32件334人。经审查,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213人、追捕29人。这是一个信号, 也是一种市场管理的探索。

海外的经验。要管好一个国家的艺术品市场,行政和司法一定要介入。否则无法建立起健康、有序的市场。从1993年朵云轩拍卖开始计算,已有23年,艺术品市场和艺术品拍卖市场成绩很大,功不可没(推动了中华历史上第五次收藏高潮形成),问题也不少,现在应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如制假、售假( 货)、假拍、拍后不付钱,以及其它交易中存在的类似问题。我们的前景是:道德力量、行政管理、司法手段三位一体以优化、净化市场环境。
 
 
 
六、我们还能建立起权威的组织去解决市场中的鉴定争议吗?

    我们曾经的权威组织主要是面对体制内需求的。上世纪80年代进行的全国书画鉴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后来也组织瓷器鉴定。主要是对国有单位藏品的鉴定。未介入市场和私人藏品。即便如此,结论也是相对的,但又是权威的。

市场中的鉴定权威如何形成是艺术品市场的祈盼,很多人做过探索,已建或想建鉴定中心之类的机构,成功的不多,其实是不太了解难度之大。

文物鉴定是个历史性、世界性难题。人类目前还不能用鉴定纸币、DNA鉴定的办法去解决艺术品尤其是文物的真伪争议。也许永远就是如此。也许这就是这个行业具有风险和无穷魅力的地方。

    国家已规定国有博物馆、美术馆的在职专家不得介入市场。这样的话,市场的鉴定问题还是主要靠 市场的力量去解决。方向是专家目鉴、考证和仪器探测相结合。已经有一些权威专家出现,有的品牌拍卖行、社团实际上也形成了鉴定的权威性。这已经有很多的进步,但一时还看不到质的突破。

我认为,网络时代的大数据拍卖纪录、智能计算机的出现和收藏纪录在鉴定中的重要性值得引起业界关 注。王方宇先生90年代提议重视计算机对鉴定的作用,我认为还应注意当今的收藏和拍卖纪录。这两者的结合可能会酝酿今后鉴定方面的重大突破。未来自然人要超过谢稚柳、徐邦达、吴湖帆那一代权威难度很大。但互联网和拍卖纪录,是我们时代的特点。使用雅昌艺术网发现进步了很多,但很多还查不到 ,或只有数据没有图像。八、九十年代我们以国家博物馆藏品为依据出了很多著作,建立了信息库,起了积极作用。今后,按专业、按地域、按流派、按人物细分、量化地建立拍卖纪录数据库很重要。

为什么苏富比、佳士得在高价位拍品上有权威性,除了专家质量外,在于他们的数据积累比我们大陆早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现在不是只凭感觉鉴定的时代,艺术品(文物)到了这样高的价位,迫使我们建立数据库、收集证据(举例拍卖纪录)。今后没有证据的高价位恐怕是不可能产生的。
 
     下列是一组案例,证明拍卖证据和收藏证据的积累很重要。

    1.这是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2006 香港佳士得成交价:1.5123亿港元。原戴福葆收藏 、苏富比卖出。张宗宪收藏买入价:110万港元。

    2.曾巩 《局事帖》, 巴西华人张文魁藏。1996年纽约佳士得拍卖价58万美元(约RMB450万元),尤伦斯夫妇购藏。2009年保利拍卖成交价RMB1.08亿元, 2016年5月15日嘉德拍卖成交价:RMB2.07亿元。


    3.张大千《晚山看云图》1993年朵云轩拍卖 143万元,2005年上海保利拍卖 550万元,2009年上海天衡拍卖1792万元,2013年朵云轩拍卖2800万元。这有四个拍卖纪录。

    4.《清乾隆帝御宝题诗白玉圆玺》拍卖纪录,2006年法国戎拍卖行成交价100.8万欧元。2007年苏 富比春拍成交价4625万港币。2010年春苏富比三拍成交价9586万。

    5.《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拍卖纪录:1977年11月16日伦敦佳士得 7500英镑,1994年6月2 日纽约佳士得101.45万美元,2002年4月19日香港佳士得 3087.41万港币,2014年11月26日香港佳士得 3.48亿港币。也是四次流通纪录。

6.李可染《万山红遍》拍卖纪录:2000年11月6日北京荣宝斋成交价:501.6万元,2015年11月15日中国 嘉德秋拍起拍价5800万元,成交价:1.84亿元。在60年代作者以80元人民币卖给荣宝斋。

中国古代收藏史也讲流通的依据。比如书画很看重画上的题跋、收藏印。但器物上设有题跋。以后古书 画碰到的问题没有几个人有权威(自己也敢)在书画上题词。怎么办?我们的时代出现了计算机、出现了拍卖,这些数据是建立新证据的条件。这是古人没有碰到的条件,我们可以借助。
 
 

 

 

推荐关注:

 

www.artsfans.com 网站母亲节、文化节、艺术节。


爱的传播,真诚的公益。有奖征稿,公益发布、公益展示。www.artsfans.com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中国文化传媒平台的--绿色文化学--当代文化学

 

 

2016年(全球)中国网络艺术博览会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中国文化传媒 中国当代艺术馆 www.artsfans.com

 

 2016年艺品特卖-01--中国艺术品收藏网购物中心--藏家乐--艺术粉丝

 

 

 

关注艺品特卖。www.artsfans.com

 

艺术粉丝(www.artsfans.com)征集收购名家字画。

 

 艺路精彩文化对话:《文化对话孟泽盛》

 

  [心]内核动力无限的网站,欢迎等待您的关注;请您不要错过参与的好时机。

  [心][蜡烛][礼物]孟泽盛文化传播网络作品,

 

  

   当代文化学因时代发展会拓展当代的内涵。研究当代文化学对人类和自然的生存、进化、进步、发展有意义。

 

 

论文化(认知文化 构建当代文化)

 

关键词:仁爱,道德,仁政,大同,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


关键词:--道义--当代-竞合--融合--包容。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专稿 作者:孟泽盛 2010-04-12 10:27:57

 

 

 中国未来强国的基础.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