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时尚
齐白石中国画精品艺术赏析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中国书画专馆 中国文化传媒 中国当代艺术馆 当代文化学研究院 孟泽盛 www.artsfans.com 2017-07-12 09:27:11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

关山月美术馆建馆20周年系列学术展

 

 

 

 

 

 

 

 

 

 

 

 

齐白石

 

 

 


  齐白石,1864年元旦(清同治二年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二十三日)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四岁。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齐白石家道贫寒,少时读书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读书习画。1877年做木匠学徒,次年改学雕花木工,曾习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1888年起始学画,曾任龙山诗社社长。1890年二十六岁时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七岁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三十七岁拜硕儒王?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齐白石在家乡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馆、茹家冲寄萍堂。自四十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诒、郭葆荪等皆为挚友。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五十五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时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等相过从。

   1926年,齐白石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49年7月、1953年9月两次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连续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1954年8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毛泽东主席交谊甚深并受到过接见;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荣誉奖状及“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其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9月举行授奖仪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抗日战争期间,表示“画不卖与官家”。1946年重操卖画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传》等。出版有《齐白石全集》等各种画集近百种。七十四岁游蜀,与黄宾虹、金松岑相见。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绘画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篆刻初学丁敬、黄小松,后仿赵?叔,并取法汉印;见《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篆法一变再变,印风雄奇恣肆,为近现代印风嬗变期代表人物。其书法广临碑帖,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迹多卷。其作品以多种形式一再印制行世。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他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他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他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齐白石  册页   《借山图之三》

 

于右任题:借山吟馆图,白石翁,于右任。

陈衡恪跋:曩于刻印知齐君,今复见画如篆文。丛蚕束纸写行脚,脚底山川生乱云。齐君印工而画拙,皆有妙处难区分。但恐世人不识画,能似不能非所闻。正如论书喜姿媚,无怪杜甫讥右军。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濒生先生自画所游之境,属题即请,郢正丁巳初秋陈衡恪。
钤印:女萝亭(朱文)陈衡恪印(白文)


《借山图之三》1910年镜心30厘米×48厘米纸本 设色

北京画院藏

钤印:老苹(朱文)

 

 

 


《借山图之五》

 

1910年  镜心  30厘米×48厘米  纸本 设色

北京画院藏

钤印:白石翁(白文)

 

 

 

 


《借山图之十一》 

 

 


1910年  镜心  30厘米×48厘米   纸本 设色

北京画院藏

钤印:阿芝(朱文)

 

 

 

 

《借山图之十二》 

 

 


1910年  镜心  30厘米×48厘米  纸本 设色

北京画院藏

钤印:老蘋(朱文)

 

 

 

 

《借山图之二十二》 

 

 


1910年   镜心  30厘米×48厘米  纸本 设色

北京画院藏

钤印:白石翁(白文)

齐白石的作品以花鸟草虫居多,山水画较少;山水母题多集中于家乡景观和远游风景范围。《借山图册》是他1902年至1909年“五出五归”回来后,选取游历得来的具有纪念意义且用笔较为工细的山水画稿整理而成。“借山”用意“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见者,或耳之所闻者,吾皆欲借之,所借之山非一处也。……皆中国风景,为山水写照。”[《齐白石画法与欣赏》,胡佩衡、胡橐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页43。]

该册页原有52开,现仅存22开,虽为游历期间所作,但却非临场写生,而是依据自身既有的笔墨技法参以诗意化实景构图而成。册页以平远构图居多,用多变的线条勾勒为主,少有皴擦,多为淡着色,每页侧重于描绘一个主题,平淡静逸且多有出新意处。作品受八大、李鱓,以及“芥子园”画谱的影响较重,是齐白石中年山水画的代表。

《借山图》是齐白石非常看重的作品,很少拿与他人看。1917年,齐白石将此册页拿给陈师曾,陈师曾喜爱至极,为之题长诗,并借去其中一部分,还曾对胡佩衡说:“齐白石的《借山图》,思想新奇,不是一般画家能画得出来的。可惜一般人不了解,我们应该特别帮助这位乡下老农,为他的绘画宣传。”[同上,页45。]1923年,陈师曾病逝于南京,导致该册页部分丢失,知己的离去和作品的丢失一度让齐白石颇为痛心。


《齐白石画法与欣赏》,胡佩衡、胡橐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页43。
同上,页45。

 

 

 

 

 


《古树归鸦》

 

 

 

约1949年

138厘米×47.5厘米

纸本 设色

北京画院藏

题款:八哥解语偏饶舌,鹦鹉能言有是非。省却人间烦恼事,斜阳古树看鸦归。

钤印:白石(朱文)、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朱文)

笔简、境远、意深。

《古树归鸦图》齐白石绘有多幅,此为其晚年所作。作品近处陂陀树木,远山溟濛矗立;老翁归桥,群鸦返巢。诗意化了的山水境地被安排了略有情节的人物活动,可品味笔墨趣味,亦可省思有着深刻寓意的题诗。

作品看似热闹非凡,却给人一种荒寒萧索、孤独寂静的感觉,这种氛围的营造离不开作者的高明处理:光秃的树木征兆着时节的萧杀,独行的老人给人以孤寂之感;对“静”的描绘更为高明,由图画的群鸦在返巢时让人产生的聒噪的联想衬托出。作品里所有的物像都具有单纯的特色,没有山重水复的景色,不画热闹非凡的人群;不求繁复的笔墨,不施乱目的五色。即便含义深刻的题跋,也显得那样明晰直白。表现出齐白石真率朴实的农民性格与凝练纯净的文人追求的合一。

题诗表达了齐白石“祸从口出,谨言慎行”的处事经验,与“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人生态度。钤印“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亦与诗画切合,教导我们要学会适应环境,审时度势;不可清高自傲,一意孤行。要像老子笔下的水一样,不争、守拙、无为、处下。

 

 

 

 

 

 

 

山水


齐白石 山水

 

 

 

 

 

 


齐白石

   
陈博/文

    “现在你能砍柴了,家里等着烧用,你却天天只管写字,俗话说的好:三日风,四日雨,哪见文章锅里煮?明天要是没有了米吃,阿芝,你看该怎么办呢?”[《白石老人自述》,齐白石,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页47。]祖母一脸愁云密布地对齐白石说。这一年,他11岁。

    “阿芝!你倒没有亏负了这枝(支)笔,从前我说过,哪见文章锅里煮,现在我看见你的画,却在锅里煮了!”[同上,页72。]祖母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开心地笑道。这一年,齐白石30岁。


“穷人家的孩子,能够长大成人,在社会上出头的,真是难若登天。”[同上,页25。]
……

1864年1月1日,湖南湘潭的贫农齐万秉在悲喜交集中迎来了自己长孙的出生。老来得孙,不胜欢欣,亲为孙儿取名纯芝,小名阿芝;愁苦的是,家里仅有的几间破屋、一亩水田本就难以糊口,为了养活这个新生儿,无奈一把年龄也得外出打零工,虽挣不到几个钱,起码可以在主顾家吃上一顿饭,为家里省点口粮。

生活的困顿没有消磨掉对未来的绸缪和隔代间的亲情,为了能让孙儿在以后的生计中具备基本的识文断字能力,隆冬三九农活不忙时,祖父便会捡来松枝放在炉子里烧火取暖,用他那件唯一值钱的破皮袄包抱着齐白石蹲在炉边教他认字。一教数年,等到祖父确认已经把自己所认得的三百来个字的形与意全部教会孙儿后,便与家人合计,把齐白石送到他外祖父周雨若那里读蒙馆,毕竟,外祖父不会收他外孙的学费。

之前祖父的教习使得齐白石能够自行琢磨蒙馆里那些只读不写、也不讲解的“白口子”书,也为他20岁后读诗、作诗打下了基础;也是在这里,齐白石因腻烦于反复的描红写字功课开始裁用家里攒钱为他买来的习字本画起画来。一次,齐白石给同学画的雷公像赢得了夸赞,蒙馆传开后,别的同学也纷纷找他画画。这次偶然的“成功”使齐白石对自己的这份爱好产生了认同,并从此对画画有了莫大的兴趣。但随着画越画越多,描红本却越撕越少,外祖父查明作业本少的缘故后屡次呵斥,齐白石只好转为偷画。就在此时,祖母“哪见文章锅里煮”的无奈训戒刺痛了尚很年幼的齐白石的心,之后,他总是先把粪筐捡满、把柴砍够,再去读书画画,此后他一生的修行也与“养家”这个最朴素的动机发生着关联。

    齐白石自小体弱不胜农活,家人因此让他学习粗木作,后又转习细木作。做工期间,齐白石从一主顾家借得《芥子园画谱》残本,花了半年多时间将之勾影下来,这也是他画画的入门;之后所做的雕花木活也多以此为蓝本。逐渐地,齐白石的画名和雕花活的名声在当地传开了,靠着这点名声和友人的推荐,在27岁那年得以拜湘潭名士胡沁园、陈少蕃为师,随他们学习作诗和工笔花鸟草虫。胡沁园鼓励齐白石靠卖画养家,齐白石也“觉得画像挣的钱,比雕花多,而且还省事。”[同上,页69。]自此,他脱离木工身份,专习绘画。两位老师为其改名璜,又因为他家与白石铺相近,取别号白石山人。

    40岁以前,齐白石的活动范围一直在湘潭周边,画画所得润笔,也都用来奉养老亲、抚育妻子。此后7年间,齐白石开始了他“五出五归”的生活,足迹遍布祖国南北。游历中的所见开阔了他的胸襟和见识;临景写生让他明白了之前在画谱上看到的笔墨皴法、造意布局的由来;友人收藏的明清具有革新精神的艺术家如八大山人、金农的作品吸引了他,他临摹再三,奠定了这一时期“冷逸”的画风;并因工笔画不能“畅机”逐渐改用大写意笔法,所画对象也以日常能见到的为多。然而,当他自身的那种因生存而不得不积极向上、关切现实的“农民精神”开始不可避免的注入到细腻低沉、远离世俗的文人画时,一种全新的心物并重、鲜活质朴的世俗文人画风也在酝酿形成。

齐白石“不希望发什么财,只图糊住了一家老小的嘴”,“五出五归”后,“于愿已足,并不作远游之想。” 于是,他用远游所获的金钱重新布置了家产,并试图像他所仰慕的古代文人雅士和乡绅师父们那样生活,并终老家乡。[同上,页93。]然而,日益严重的兵乱匪患让他心生恐惧,不知所错时,友人樊樊山来信劝他到北京居住,齐白石迫不得已,只得辞别父母独自动身北上。

最初的北京生活相当困窘,现实的冷暖让他颇为无奈,与梅兰芳、陈师曾等人的相识成为他第一次入京的最大欣慰。从北京返乡后,兵乱匪患却是更加严重,家乡心存嫉妒之人也唱和着去抢发了财的“芝木匠”。看着被抢劫一空的老家,齐白石明白,家乡虽好,却已不是安居之所,决心定居北京,再不回家乡居住。

定居北京后,齐白石逐渐发现,自己八大冷逸一路的画风并不为北京人所喜,除了陈师曾以外,懂得他画的人绝无仅有,他作品的润格即便比一般画家便宜一半,也还是少有人问津。这时,陈师曾劝他“自创风格,不必求媚于世”,齐白石听了他的话,决心“衰年变法”,在经历了十余年的转学多师和发奋钻研后,才最终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面貌:一种建立在徐渭、八大、石涛、吴昌硕、赵之谦、陈师曾基础上,心物并重,处于“似与不似之间”,且文人修养与农民气质并存的画风。

期间,陈师曾告诉齐白石,日本两位著名画家荒木十亩和渡边晨亩来信邀他带些作品去参加东京府厅工艺馆的“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齐白石在北京的卖画生涯并不好当然乐于遵从。此一事成为齐白石的转折点,陈师曾所携齐白石的画在日本大受欢迎,卖出的价格在国内也是无法想象,有法国人在东京选了他们的作品加入巴黎艺术展览会,还有人想把他们的作品和生活状况拍成电影。此后,外国人来北京买齐白石画的人不断增多,齐白石的画名大振。

1927年,林风眠顶着压力邀请齐白石任到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国画,从木匠到大学教授,匠人与“文人”的隔阂在齐白石身上实现了一种突破,这让齐白石感到欣慰,认为这是手艺人的一个佳话。但在日军侵华后,齐白石因不愿与敌方人员往来而辞去学校的教课,并随着局势的不断紧张,紧闭家门不出,陆续帖出“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官入民家,主人不利”、“停止卖画”等告示,不再直接接收定件。

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14年磨难的结束让齐白石兴奋得彻夜未眠,本以为就要安定下来,随之而来的严重政治和经济动荡却再一次折磨着年迈体衰的他。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人心渐稳,而齐白石此时也已90高龄。他依靠着自身的艺术成就、抗战期间的爱国表现和与毛泽东的同乡身份等因素,被邀出席了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在半年后得到毛泽东的接见。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荣誉不断加身:1953年1月,北京文艺界为他祝寿93岁生日,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状;10月,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任理事会主席。1957年5月,国家为照顾传统国画家的生计成立北京画院,齐白石任名誉院长,但仅仅数月后便因病去世了,周恩来、陈毅、林伯渠、董必武等国家领导人参加了他葬礼的公祭仪式。去世时,年97,声名远播海内外。

 


《白石老人自述》,齐白石,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页194。
《齐白石画法与欣赏》,胡佩衡、胡橐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页140。
同上,页139。
《白石老人自述》,齐白石,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页47。
同上,页72。
同上,页25。
同上,页69。
同上,页93。

 

 

 

关山月和他的时代——二十世纪山水画研究展

 

 

 

 

 

推荐关注:

 

www.artsfans.com 网站母亲节、文化节、艺术节。

www.artsfans.com 网站艺路精彩品牌日。

 

 

爱的传播,真诚的公益。有奖征稿,公益发布、公益展示。www.artsfans.com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中国文化传媒平台的--绿色文化学--当代文化学

 

 

2017年(全球)中国网络艺术博览会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中国文化传媒 中国当代艺术馆 www.artsfans.com

 

 2016年艺品特卖-01--中国艺术品收藏网购物中心--藏家乐--艺术粉丝

 

 

 

关注艺品特卖。www.artsfans.com

 

艺术粉丝(www.artsfans.com)征集收购名家字画。

 

 艺路精彩文化对话:《文化对话孟泽盛》

 

  [心]内核动力无限的网站,欢迎等待您的关注;请您不要错过参与的好时机。

  [心][蜡烛][礼物]孟泽盛文化传播网络作品,

 

  

   当代文化学因时代发展会拓展当代的内涵。研究当代文化学对人类和自然的生存、进化、进步、发展有意义。

 

 

论文化(认知文化 构建当代文化)

 

关键词:仁爱,道德,仁政,大同,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


关键词:--道义--当代-竞合--融合--包容。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专稿 作者:孟泽盛 2010-04-12 10:27:57

 

 

 中国未来强国的基础.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