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方 周京新 吴维超 吴冠南
丁 方:当代艺术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对美术家来说,都是活在当代,那他创作的艺术作品都算是属于当代艺术的范畴,但“当代艺术”一词还有着一个特殊的意思,指那些具有前卫性特征、更有冲击性的艺术。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面临一些冲击,主要体现在拍卖场上,以货币为表现的一种价值体现,出现了反差。这里面究竟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我想这是一个很困难,但是又必须要面对的,甚至回答的问题。就我来说,我每天面对一些学生、研究生,他们在我教授通常的课程的同时,经常向我发问,西方美术史和我们现代如火如荼的当代艺术究竟是什么关系?有没有用?当代艺术是好还是坏?任何历史的知识,我认为只有能经过当代文化的提问,乃至于回答才是有用的传统,这种传统就面对着萎缩和僵化的可能性。我先说这些。
周京新:实际上这种经济危机的冲击也不是第一次了,市场有启发的责任。一方面我很同情在此之前大量投入的藏家,不管他之前出于什么想法。实际上,在上个世纪初就碰到过这种情况,有的就是捂在手里,估计到现在也基本上烂光了。很多东西拿出来根本没有办法处理的。当时也是属于自己在这方面意识、知识都不够,准确性很差。另外一方面我觉得这也是好事情,让大家冷一冷,艺术市场我觉得它过热,起码有两个非常不好的方面。一个就是把画家搞得心里面很浮躁;另一方面,近几年的收藏热,那么多的人加入,那么多的钱在里面转,实际上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到底有多少?我觉得应该盘点一下,淘汰一下,有一些东西让它清晰一些,冷的时候大家可能相对理性一些,考虑问题很可能全面一些。起码这两个方面是好处。
吴维超:现在买画的人,真正懂画的人还是占少部分。一部分人是投资,还有一部分是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当然还有一部分是自己喜欢自己收藏。买画的多数不懂行,买什么样的作品完全是看名气和地位。
周京新:这是一方面,也不全是。我觉得有的是根据某一种渠道得来的信息。市场有时候价值观会造成很多盲点。但你要求一个藏家,一个人花钱还要有本钱花,又要懂,这个比较困难。名气不大的人的画也有人买。
吴维超:没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是没有收藏价值的。我开玩笑,人民币没有艺术价值,所以它就没有收藏价值,这里面情况很复杂。
丁 方:中国因为近代史改变太大,所以造成很多很复杂的情况。关于藏家的问题,我和一个中国台湾的藏家讨论过,他认为中国大陆目前有很多买家,但是缺乏藏家。真正的藏家是喜欢一个艺术家的作品,真正要腾出艺术空间来放这些作品,而且要建立档案,要研究它,浸到这个情绪之中。现在很多在拍卖场上活跃的人,目的是为更大的买家做二道贩子,这些画的去处是库房,时刻想着再倒卖出去,但这种区别我相信是会改变的。
周京新:中国也有家里面收藏条件非常好的。
吴维超:对藏家来说,不能听别人说谁的名气大,谁的级别高。
周京新:我觉得也有一种学术方面的原因在里面,我跟丁方都是在学校里面工作的,我们的毕业生质量是不是都是这样高?培养的学生的艺术品位、知识能力是不是都能够达标?不一定。这个标准本身是很模糊的、很不明确的。一个老板,他有了钱以后,他要去买画,你说你不懂,不能让你买,有这种道理吗?没有人管他。所以市场就乱。我觉得画家不能过多地享受这个东西,不能泡在这个环境里面,人会泡糟掉,你说谁都需要钱,谁都需要生活得好一点,但是靠卖画赚大钱,最后变成巨富,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也没有必要画画,干别的也一样好。你可以挖矿、挖煤、做房地产。我觉得画家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清苦的职业。
丁 方:按照知识分子的这个定位,画家就是有一个文化使命的人,不能像商人那样。
周京新:你精神上面享受很多东西了,不能什么好东西都让你享受了。
丁 方:曾经有一个朋友问我,他说他不懂,他一直是收藏古代艺术品的,一些当代艺术品很难看,还卖得比古代艺术品还高。当时我说我要思考一下再回答,我回答不了。这确实是一个以货币为计算单位的价值判断领域里面,大家非常关注的也非常敏感的问题了。为什么这样的画,它究竟价值在何处?
吴维超:他为什么这么画?他就是为了钱这么画,因为你不这么画西方人就不买,一些年轻艺术家搞不清楚,拿不准,到底什么样的艺术衡量标准,觉得这个卖得价格很高可能就是好东西,会造成很多年轻人去拥护这种东西。这种现象很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