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评论
2007画廊业在调整中坚持
来源:美术报 2007-05-07 10:03:19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在中国画市场由“调整”向“洗牌”阶段转化的过程中,中国画廊业也正在由经营上的“疲软”向“冰点”状态转变,这就使得画廊业在2006年末2007年初经历着更大的压力和面临巨大的困难。目前,就中国画市场发展的状况来看,对中国画廊业来说,坚持,也许是最好的应对措施。
  回顾2006年画廊业的发展,我们看到经营上的不景气从上半年一直延续到年底,并且状况越来越差,从交易规模上来看,可以说是正在经历着“冰点”状态,不少画廊已经难以维持,特别是在2004年、2005年度高价进货的画廊,面对这种严峻的局面,不少已关门或停业、歇业或转营别的行业。可以这样说,2006年是画廊业进入困难挑战和面临经营风险较多的一年,面对这种形势,降低成本,开拓新的经营视角,坚持经营可能是画廊业的不二法门。

  总结2006年中国画廊业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由于画廊本身存在的问题给经营带来的一些影响:首先,画廊的经营规模。“小、乱、散”的画廊业发展状态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却未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这导致了中国画市场更加注意眼前利益的获取,急功近利,这从一方面诱导了中国画市场向畸形发展,相应的校正机制无法建立起来。其次是画廊的从业人员素质。画廊业人员的从业素质可以说决定了画廊业整体的运营能力与水平,当前画廊业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偏低的状况,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画廊的发展,以及画廊业整体竞争能力的提高。第三,画廊的运作模式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大多数画廊的运作模式还非常传统和单一,与市场的需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作为市场主体的画廊,传统和单一的运作往往在市场出现变化时难以应对。第四、画家与收藏家两部分因素的整合需进一步加强。作为画廊,画家是艺术商品的生产者与提供者,藏家是艺术商品的消费者,画廊如何在生产与消费之间畅通路子,做好沟通是一个大的课题。第五、对环境及大趋势的认识及研究能力还有待提高。画廊作为中国画市场的运作实体,研判环境及相应的政策信息是经营的基本要求,如何判断、引导市场需求,快一拍进行反应,是摆在画廊经营者面前的一个巨大而实际的要求,因为这关系到画廊的生存。

  “冰点”的状态无论是愿意还是不愿意,都一同跨进了2007年,可以预测,2007年中国画廊业还将经历更为严酷的洗礼,经过了2006年的挤压,2007年也会有一些新的表现和趋势,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画廊业的“关、停、并、转”成为一种常态,一批大的画廊将不断浮出水面。“小、乱、散”的局面在竞争中进一步向集团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②画廊的品牌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在品牌的拉动下,画家及收藏家的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增强,对画廊来说,如何运作与代理画家成为画廊经营者的头号问题,而不再是利用差价去捣腾画,这也是拉紧与维护收藏家的重要手段。③画廊作为中国画市场的主体已成为现实。经过考验与整合,中国画市场发展中,画廊业会一步步地壮大、成熟,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具体,越来越专业,画廊业在中国画市场的主体地位也会一步步地建立起来。④画廊业的资金融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画市场进入资本密集时代的客观要求,就是画廊业在竞争中找到了进一步进行资本运作的一些途径,并在具体的操作中,运作能力会进一步得到提高。⑤画廊业对市场环境及政策的关注、分析及研究的能力在提高,理性与耐心使他们在市场的竞争中变得更加沉稳。中国画市场的沉浮使画廊业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有了更多的理性,也许正是这种理性,才会使画廊业不断迈出沉稳的步子。

□西沐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