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拍卖资讯
角色错位 艺术品拍卖市场何以取代画廊业
信息来源:文汇报 刘晓丹 2007-05-07 13:56:10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当下的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艺术品拍卖之强势似乎已经涵盖了所有的经营主体。最典型的就是:艺术品拍卖几乎被当作整个中国艺术市场的代称,成为艺术品特别是绘画流通领域的第一风向标。与此对照鲜明的是:画廊业步履维艰。业内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顾虑:拍卖市场如此火爆,可能僭越了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业,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可能是畸形的繁荣。

   不过,在笔者看来,拍卖和画廊的严重“角色错位”,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虽出乎意愿之外却仍在情理之中。

   “国情”———不合时宜的二级市场划分

   对一些中青年画家直接进入拍卖市场,很多国内评论者认为是奇怪的“跳级”现象。中国绘画拍卖的一枝独秀,也让西方收藏机构大惑不解:“在世画家的作品完全可以通过画廊或向本人购藏,何必去拍卖行呢?”“奇怪”和“疑惑”的主要依据是,在成熟的西方艺术品市场模式中,画廊业是一级市场,普通作品在其中买卖;拍卖业是二级市场,重要作品才可进入。比如,德国的艺术品拍卖法就限定,拍卖行只能拍卖已经过世或者顶级艺术家的作品,原因是这些数量有限的作品有必要通过拍卖确定价格。西方在世画家的入市路径通常是先进入画廊,随着名气增加再入藏权威收藏机构和博物馆,然后被遴选参加重要的大展,最后打入拍卖市场。然而,“二级市场”的划分毕竟只是西方的成熟模式,未必可以适合当下的内地的艺术品市场。

   目前的中国处在一个交错重叠的社会阶段,美术的商品化不是美术自身发展的结果,而是由于资本的强行介入。独特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不可能完全等同于成熟的西方艺术市场。由于中国艺术市场的起步较晚,刚刚与世界接轨的中国画廊业正在建设之中,远没有进入繁荣阶段,更没有形成西方“画廊”概念中完善的运作机制和行业规则。中国的多数画廊还只是传统古董店铺演变而来的普通画店,基本上处于“散打状态”。许多当代中青年画家没有经过画廊的培育,直接拿作品到“二级市场”上拍出了惊人的价格,不仅说明市场流通环节中一级市场“功能性”的缺失,还说明所谓“一级市场”本身就是缺失的。

   现实的中国处于方兴未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过程和结果,都不可能绝对重复西方的“二级”模式,必然具有突出的中国特色。

   “民情”———

   中国绘画拍卖必赴的使命

   艺术品市场由艺术品购买者、艺术品供应者、市场中介三方面构成,前者是决定市场形态和运作方式的决定性因素。拥有雄厚购藏资金和成熟的鉴赏能力是艺术收藏的必要条件,而稳定的终端艺术收藏者又是促成大量艺术品购买的前提。西方发达国家以富裕的中产阶级为国民主体,经济收入呈现典型的“梭形结构”,艺术品消费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组成部分,其绘画市场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中产阶级对普通级别艺术品的巨大需求,促生了众多中低端画廊的出现,而少数处于“梭形结构”顶部的高端购藏者的需要,则促生了为数不多、但档次甚高的高端艺术品拍卖市场。

   尚处于初级艺术品市场阶段的中国,艺术购藏群体结构与西方差异极大。由于地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诸多不平衡,使国民的经济收入存在很大差距,呈现出顶部细小而底部宽大的“金字塔型结构”,大部分是还没有经济能力和闲暇完成纯粹的艺术品消费的居民。实际上,中国绘画市场的终端购藏者,目前还只能是拥有着大部分社会财富的少数阶层,纯艺术消费对当下的中国社会整体而言,还是一个局部的文化现象。而且,即便这些数量有限的终端购藏者,其艺术鉴赏能力方面的准备也并不充足,他们考量艺术品价值,大多还只能依赖艺术家的名气或某些权威人士的点评。这样,真正意义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流通,其实只是在少数的高端购藏者和少数的高端艺术品之间进行。显然,这种游戏只适合在高价格透明度、高竞争力、高符号效应的拍卖市场中展开,为擅长以耐心和毅力培养画家、培育收藏者的画廊所难以胜任。此外,活跃在艺术市场的投资者,对艺术品的浓厚兴趣是出于经济嗅觉,参与艺术品交易的目的是将其当作股票一样谋取暴利,他们多采取急于兑现的短线行为,一般也不会选择增值前景尚未明朗的画廊中的画家。

   中国艺术品市场所处的无序状态和不完善过程,使画廊机制建设被多方面忽视。由于拍卖行创造的成交纪录会快速带动作品行情,一些急于在艺术市场中获利的画家,会跳过专业画廊环节直接挤入拍卖行,也有个别画家在被画廊包装得有所起色后,擅自把作品送拍。目前很多急功近利的拍卖行都与画家有私下协议,甚至大肆降低佣金以增加拍品数量,此举连某些顶级的拍卖行也未能避免。同时,还没有完全走出传统模式的中国画廊业本身,也放弃了独立的经营模式,而是急功近利地走与拍卖行联姻的高端路线,把代理画家的作品大批拿到拍卖行,有的画廊一年送拍量多达百幅。这样,某些拍卖行业绩中其实有画廊的贡献,某些画廊的营业额也包括了与拍卖行合作的业绩。

   多方“合谋”的结果是:画廊向消费者推介优秀作品的功能,被拍卖行挤占和取代,画廊为当代画家做市场定位的能力也被拍卖行淡化;而拍卖行则“越俎代庖”,失去了高端的二级市场的意义,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大卖场”。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