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价格狂飙时代终结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在金融危机的作用下,进入了一个急速下行的状态,这也引起了各方媒体的持续关注。据英国《星期》周刊估算,2005年至2006年一年间,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升幅达983%。而据《纽约时报》统计,2004年,只有一位中国艺术家赵无极位列在世艺术家最高价格前十,但到2007年,10位最好卖的艺术家中有5个来自中国,紧紧跟随在里希特和达明?赫斯特之后的是张晓刚。那一年,张晓刚作品拍卖总价格达5600万美元。
如果说半年前的金融危机使得中国当代艺术价格泡沫碎掉了,那么半年后,则可以基本宣告,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价格狂飙的时代已被终结。
“去年卖一、二百万的作品,现在卖三四万都不稀奇。”艺术批评家朱其表示,“除了价格暴跌之外,藏家对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信心也在暴跌,当代艺术被重新审视,一些当代艺术家的商人化令人作呕。比如带着墨镜,携手漂亮女朋友,身后跟着助手,作品抄袭模仿,气质越来越像中小企业老板,还装作一幅老大样。”因此,在目前一线艺术家纷纷退出市场的同时,一些充满潜力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受到藏家的青睐,他们的作品价格较低,这意味着投入少,而回报快。
美国波普艺术领袖沃霍尔曾预言道,“在今天创作和出售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中,只有0.5%在未来30年中能够保持市场价值。”据了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前苏联也出现过所谓的“前卫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一度也被西方收藏家大肆炒作,价格扶摇直上,然而好景不长,如今这些“前卫艺术”身价一落千丈,无人问津。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不成熟
798艺术区的现状,折射出的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不成熟。世艺网资深艺术编辑姚阿娜表示,金融危机下的画廊与藏家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局面,一方面,金融危机使得藏家不再可能像过去一样一掷千金,当代艺术作品价格如果不降,就无法吸引买家购买;另一方面,当价格缩水了60%-70%之后,对藏家又是一个打击,又可能不再继续投资。
在姚阿娜看来,中国的藏家结构是有问题的,投机的比较多,真正热爱艺术,纯粹购买作品用来收藏的少。中国的当代艺术品,不再是一种收藏品,而是一种纯粹的短期投机产品。“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也需要做出调整。”姚阿娜说。
“当代艺术本身存在的问题,才是根源。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主题、风格重复的作品,没有创新、价格虚高。”著名艺术评论家贾方舟认为,金融危机是把双刃剑,也有好的一方面,它可以让艺术家们静下心来安于创作,专注于艺术。金融危机留下了真正热爱艺术的人。
“这是一次极好的市场洗牌的机会,能够清理出去一大批的热钱炒家,尽管他们很快还是会回来的。”一位资深藏家如此表态。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很大程度上已经被资本化,相对于股票、债券和期货来讲,艺术品的最大不同或许只在于回报和风险的差异。但总体上而言,“尊重艺术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将成为下一阶段中国艺术市场的主题。(北京文网 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