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博物馆里的生僻字难倒观众 专家建议标拼音
来源:新闻晚报 2007-05-08 09:03:57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彘、龠……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汉字,却是博物馆里的“常驻户”,标注在一件件珍品下面。五一将至,参观者日渐增多,这些没有拼音标注的生僻字引出不少尴尬和困惑。读者吴珉致电本报,建议博物馆生僻字应该增加拼音标注。
 
  吴珉是一名来沪旅游的天津教师,近日上午,她跟朋友一起到上海博物馆参观。吴珉发现,很多珍宝的名字是生僻字。“像青铜器馆里一种叫‘鬲’(ge)的食器,到底读什么,就有很多种猜测。”吴珉说。身为文学硕士,吴珉在一行人中学历最高,因此一旦遇上生僻字,朋友都会向她询问,但她却难得认出几个,甚为尴尬。
 
  “博物馆应把展示牌中的生僻字都标注清楚,”吴珉建言,“不妨把所有文字都标出拼音,这样也方便孩子们学习。”
 
  记者在上海博物馆内发现,展馆内普遍只看得到保安的身影,却难觅讲解者。
 
  一楼的青铜器展览馆里,“爸爸,这个叫什么?”一个6岁左右的男孩指着一只商周时期的斟酒器问父亲。父亲看了看标牌,上面写着“(fu)父辛爵”。父亲有些迟疑,不是很肯定地念道:“pu父辛爵”。念好之后,父亲拍拍儿子的肩膀,说:“这个字要考考你,回家查字典去!”
 
  在钱币馆里,记者指着战国时期韩国的一枚名“彘”(zhi)的钱币,向保安询问读音,“我也不知道。”保安挠挠头说。
 
  上博有关负责人说,博物馆标牌大多按照正规格式制作,包含中英文,但均未标汉语拼音。为了应对黄金周客流高峰,该负责人表示,会考虑增加解说员和志愿者,甚至对保安进行培训,以期所有参观者的疑问都能得到满意的解答。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