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展览资讯
南博文物专家60年征集文物 将首次集体亮相(图)
来源:新华日报 朱通华 2009-06-05 09:37:58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龙泉窑青釉大罐

 

 

黎族树皮衣

 

 

田黄、鸡血石印章

 

    园林地下挖出田黄鸡血石

    南博文物专家60年征集文物将首次集体亮相

    今年6月13日是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作为我省的重要活动之一,《汇聚历史,留存记忆——江苏60年征集文物成果展》,将于遗产日当天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陈列馆向市民展出。175件展品凝聚了南博文物征集专家60年的心血,可以说件件珍贵,个中故事说不尽、道不完。昨天,记者有幸走进正在布展中的展厅,聆听征集专家讲述这批文物的传奇经历。

    5万元奖励又捐贫困小学

    鲁力是南博征集部的负责人,记者在他的带领下,首先来到展览大厅,瓷器类展品很夺目。南京征集的元代《龙泉窑青釉缠枝莲纹大罐》和明代《白釉“赏赐”梅瓶》是两件一级文物。“赏赐”梅瓶为明洪武朝初期官窑遗物。梅瓶造型修长,亭亭玉立,肩部有褐彩楷书“赏赐”二字,出土于南京明故宫遗址东部社稷坛内的一口11米深大井的淤泥中。

    杂件也是此次展出的重头戏。一件晚清《雕漆山水人物大插屏》十分耀眼,专家介绍说,明代以前,屏风用于遮蔽和隔断,清代开始,出现了插屏和挂屏,供人欣赏。“这件大插屏与《象牙镂雕人物大花瓶》一起是从私人手中征集来的,花了160万。”记者走近细瞧,发现镂雕大花瓶器形硕大,雕刻精美。

    在黑暗的玻璃展柜里,在灯光的照射下,一组印章更加引人入胜。“这是孙中山先生好友何澄的女儿向南博捐赠的,当时我们在她的带领下去苏州她家的园林中挖出了一个大坛罐,里面有70多件印章石料,大多为田黄、鸡血石,埋入地下是为了躲避战乱。当时只奖励给她5万元,而她又把钱捐给了一所贫困小学,值得称赞。”鲁力说,田黄、鸡血石被当作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玺印及艺术摆件,这组田黄印章弥足珍贵。

    240万抢到回流乾隆佛龛

    “这件《铜胎掐丝珐琅佛龛》是模仿古代建筑按比例缩小制成。看似像个八角亭,有楼阁、重檐、斗拱,梁柱,雕刻精细入微,惟妙惟肖。这可不是一件普通的文物,它可是皇家御用品,为清代乾隆宫廷造办处所制,是皇帝礼佛时用的重器。”亲自参与征集这件文物的鲁力接着说,这件文物原是从英国拍回,南博于今年花了240万从上海一场拍卖会上购得,属于回流文物,现在首次拿出来展示。花这么大的代价值得吗?记者问。鲁力表示:很值!当时在上海把图片发给龚良院长,他一眼就看中了。“虽然240万已经是经过多轮谈判的结果,也是要咬咬牙的。”他指着佛龛的细部说,工艺能达到如此精细的程度,很少见。估计目前市场价至少要上千万。

    此次展出的青铜器年代跨度很大,有西周《青铜兽面簋》、战国《错银青铜盒》、《错银四羊簋》及明代的《宣德紫红炉》等。另外,烧制工艺源于中国景泰蓝的一件日本《七宝烧瓶》值得一看。日本“七宝烧”以明灿莹润的釉色和精致美妙的图案著称于世,据说整个制作过程需30多道工序。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