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于明年上半年重新开放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会以何种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笔者近日采访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国博改扩建工程自2007年3月动工以来进展十分顺利,今年1月成功封顶,计划于明年6月正式开馆。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复兴之路’大型展览今年便可在国博旧馆展出。”吕章申表示。
2007年3月17日,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依照国务院批准的方案,到2010年上半年,新国博将与周边建筑共同组成以天安门为核心的首都中心文化带,19.2万平方米的总面积超过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世界著名博物馆的建筑面积,一跃成为世界最大博物馆。文物保管区、展陈区、学术研究区、公共活动区、休闲服务区等,在新国博内将一应俱全。改扩建工程完成后,国博将成为集收藏、考古、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这样大的规模,可以把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各个门类囊括进去。”吕章申告诉笔者。
“改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将以展示历史与艺术并重,真正与世界接轨。”吕章申表示,与其前身“革博”、“历博”侧重展示历史,以农民起义、阶级斗争为主线的通史陈列相比,这是一个大的改变。
目前,国家博物馆藏品60万件,加上国家文物局代为保管的40多万件文物,共计100多万件珍贵文物,其馆藏规模与世界最大博物馆的规模和格局相吻合。“国博的展品,是站在中国的历史高度定位的,必须是能代表中国五千年历史和文明的,必须是代表我国56个民族的各个艺术品类的文化珍品。”据介绍,“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将是未来国博的重要展出内容,还将开辟最高水平的中国青铜器艺术馆、古瓷器艺术馆、古书画艺术馆、古佛像艺术馆等专题馆,并开设欧洲馆、亚洲馆、非洲馆、拉美馆等国际展馆,展示优秀的世界文明。
2003年2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个组建不是简单改名,不是简单的两馆合并,而是意味着中国博物馆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吕章申强调。“博物馆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象征。今天,国家能拿出25亿元用来改扩建国家博物馆,不仅说明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更意味着国家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高度重视。”吕章申说,“正因为如此,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改扩建确立了这样的方向:与我们的大国地位相称,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相称,与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称,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称。在此基础上,国博确定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建馆目标。”吕章申强调,光靠建筑面积及规模无法撑起博物馆之“大”,未来国家博物馆必须遵循并坚持“人才立馆、藏品立馆、业务立馆、学术立馆”的办馆方针。
“未来的国博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全方位实现博物馆功能上下工夫。”吕章申表示,“以人为本,首先体现在展览陈列水平要高,观众可以各取所需,根据不同需要选择看点。另外,我们正在开发服务系统,使观众到国博后,手机可以转切成导览信号。同时,国博将为观众提供休闲服务,比如观众看累了可以喝茶、喝咖啡,可以选择各种快餐和正餐;还建有800座的剧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典节目可以在这里进行表演;在电视转播大厅,孩子们可以参与互动;学术报告厅将为观众提供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图书资料中心将为观众提供借阅服务;对于感兴趣的馆藏和展品,观众可以在此买到相应的资料和复制品,文化产业将得到很好开发……”
吕章申说,国家博物馆正式开馆后,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开展藏品借展等交流与合作,共同展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同时,中国国家博物馆已经引起世界同行的高度关注,世界各著名博物馆已表现出合作的强烈意愿。“我相信,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又兼具现代设计理念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竣工后,无论是规模、先进性等都是世界一流的,一定符合‘四个相称’的要求,同时将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吕章申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