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中国当代艺术“割肉”还是“换筹”?
来源 :中国证券报·收藏投资导刊 毕武英 2009-07-22 09:37:25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当代艺术若想再次获宠,应先学会“割肉”

  按照刘尚勇的说法,当代艺术已经成为油画板块中问题最为突出的部分。记者也从其他渠道了解到,当代艺术作品甚至成了一些拍卖公司的烫手山芋。“都是原有的客户送来的,不收不好交待,收了又卖不出去,卖家也没有仓库,都送到拍卖公司的库房。我们还得仔细为其保管,稍有划痕就要赔付。”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拍卖公司负责人向记者抱怨道,“上个月我们就因一幅作品在搬运过程中不小心划了一道而赔了卖方1万。但是如果真正再给卖家退回去,他们也都不愿接收,有的长期拖延时间不来取,有的给了我们地址,物流公司过去后又发现地址根本不存在。毕竟,这些作品放在拍卖公司,卖家省去了租用库房的费用。”

  从宠儿到如瘟疫般唯恐躲之不及的弃儿,中国当代艺术遇到了高峰期以来难以名状的尴尬。对此,刘尚勇建议说,卖方需要学会“割肉”。“其实就和做股票一样,比如这支股票我做成死庄家了,就要找几个朋友分分仓。当时我做这支股票的时候,从5块拉升到45块,中间花费了很多心血,那么分仓后我就少赔点,一股以8块钱的价格给他们。这个朋友认购1000万股,那个朋友认购800万股,参与的人多了,就有积极性。他们会想,这支股曾经有过45块的成绩,现在8块一股,我玩玩,之后哪怕炒到15块一股也赚了。”刘尚勇说,“当代艺术其实和股票一样,比如我有50张某位价位曾经在百万元以上的艺术家作品,现在不好卖了,就找几个朋友分分仓。一人拿几张,分别以10万左右一张的价格给他们,自己再留几张,这样,又有人开始参与到这个艺术家的市场中来,继续从10万元开始往上炒,那么藏家留在手中的那10张艺术家作品又会随着市场向上飙升。”

  针对刘尚勇的“割肉”论,业内大多人士表示认可的同时,也认为这样的“割肉”仅限于先前虚高的一些艺术家作品,而那些在当代艺术史上具有标杆意义的艺术家作品,则不会“掉价”太多。还也有一些人认为,真正能够做到“割肉”,对于藏家来说并不容易。“原来几千万买进的作品,现在让他几百万出手,很多人都做不到。”

  除了藏家,一些艺术家对于自己作品价格的陡降也面临两难。艺术品经纪人伍劲向记者介绍说,一方面艺术家大多没有市场概念,往往随行就市,市场能给出多少价格,他们就标价多少,“几百万的时候他们很高兴,80万的时候他们也无所谓。”但另一方面,市场价格陡降,这些艺术家就无法面对先前高价买入自己作品的藏家,因此艺术家为了维护原有藏家利益,又不能在价格方面向买方让利过多。

  而对于这种两难境地,一些知名当代艺术家倒感觉并不强烈。俸正杰就向记者表示说,自己作品的价格并没有“割肉”多少,只是和往年相比没有涨而已。“再说,市场向来都是外界谈论的,对于艺术家来说,有市场的时候,我们在画画,没有市场的时候,我们依然还是在画画。”

  当代艺术如不及早清仓,则会面临市场“换筹”?

  虽然“割肉”对于依然囤有当代艺术筹码的卖方来说并不容易,但有分析人士指出,如不及早在这拨市场调整的行情中“割肉”清仓,面临的最大危险则是市场的“换筹”。

  刘尚勇说,原来当代艺术的那批暴涨行情的筹码,都是在西方资金的支持下进入中国的,这些筹码没有文化根基,是西方审美的产物,因此,很快水土不服,但是经过调整,在下一轮的市场行情中,这些海外资金还会卷土重来。因为它们善于把握机会,并在我们这块土地收获颇丰,不会轻易离开。而且,一旦重来,将带来更多的资金。只是,第二次的造访,他们将不再起用原来一度暴涨的筹码,因为这些筹码已经被市场证明,没有生命力。刘尚勇说,“现在大多数参与到当代艺术市场中的人,还是将炒作艺术品作为一种赚钱方式,因此如果一个筹码被市场抛弃,会很难有翻身的机会。”

  “现在很多人手里还有这样的筹码,表面上看好像你在坚守阵地,但是这样的坚持是徒劳的,等‘换筹’一旦开始后,原先你坚持的筹码就会被淘汰,成为‘死筹’烂在手里。因此,现在有‘筹码’的人应该想方设法规避这样的风险。”刘尚勇还说,现在买卖双方互相僵持,一时难决胜负,但是在他们互不相让的阶段,艺术家仍在创作,“比如,我喜欢张晓刚,你800万不卖给我,600万不卖给我,400万还不卖给我,这时候可能会出现个王晓刚,李晓刚,我发现他们画地也不错,而且才100万,我很可能就再不和你磨了,去买新艺术家作品。”

  而伍劲也认为市场终究会换筹。“目前5%的艺术品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95%的作品就要面临退市。”伍劲有个“艺术品有效期理论”,他说,尤其是当代艺术,也许有的作品有3年有效期,有的有5年有效期,过了有效期就要退市。

  “换筹”正在悄然进行

  正如刘尚勇和伍劲预料的那样,新兴代藏家逐渐关注起了作品本身,而不是艺术家的名气。当代艺术的“换筹”,正在不可避免地悄然进行。藏家张建梅向记者介绍说,刚进入拍卖市场时,也买过周春芽、喻红等大名头艺术家的作品。后来随着不断地学习和历练,发现挖掘年轻艺术家更富有收藏和身在其中的乐趣。而且,那些大名头艺术家的作品价格节节攀升,已经越来越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于是在一些画廊的推荐下,买入了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张建梅说,“买有名头的艺术家作品,对于我来说,就好像别人培育的桃子成熟后,我去摘了现成的,总感觉这件作品和我没有什么亲历的关系。而那些我喜欢的年轻艺术家,则是通过我的筛选和挖掘,看着他们一点点成长起来,他们的成长,同时也是我自身收藏取向、价值判断的不断成长的过程,这样,我就会觉得自己和这些作品是有关系的,是亲历和见证的,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这也成为我生活方式的多一种选项。”

  对于这样的“换筹”,画廊也有所察觉。北京偏锋新艺术空间负责人王新友向记者介绍说,现在藏家的比例发生着变化,新藏家进入不多,老藏家的收藏结构也在发生一定的调整。“盯名气的人少了,看作品的人多了。有些大藏家也开始关注年轻艺术家作品。”王新友说,“我们有个迪拜的藏家,原来只买我们一两个年轻艺术家的个别作品,现在已经开始购买几个艺术家的多幅作品。”但王新友对藏家也有自己的选择“我会通过拜访、交流等方式确信藏家是真正的收藏者,而不是拿着中国当代艺术作为筹码的炒家。否则,一些海外买家买到我们现在艺术家的作品,几年后再次拿到中国来高价卖出,将以前的天价泡沫神话再次重演,就没有什么意思。”

  虽然换筹的动作好像正在慢慢展开,越来越多的藏家开始关注70、80后艺术家作品。但中国当代艺术的著名藏家余德耀认为,虽然自己也不间断地关注一些年轻的艺术家,但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的生力军仍然是以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等为代表的重要作品。在余德耀看来,新筹码想要完全而迅速地替换原有筹码,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更何况,“被替换的只是跟在这些先锋艺术家后面的艺术家作品,而先锋艺术家作品目前只是正常的价格调整,不会被新力量所替换。”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