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政经评论
柳传志:如果国家减低税收让利于民 消费肯定会有所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08-08 10:22:48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本报记者 杨杨 北京报道

“  我们国家要屹立于世界经济强国之中,仅靠拼人力、拼资源是绝对不行的,一定要有好的创新机制,科教兴国、要靠高科技产业化”,二次出山后接受本报专访时,柳传志考虑的视野,已经超越了“联想怎么走”的具体层面,他希望可以尽可能地,做些“更大范围内的事情”。他坚定的认为,“创新”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竞争力之一,而作为有远见的企业家,有责任“看得更远”,他称目前最“上心”的事、能够影响他是否二次出山的事,是 “联想之星”孵化器项目,一点点推动制度改革的空间,通过让更多有价值的技术得到规模化、公司化,带动更多社会增值。

  于是,在我们今年4月份对柳传志先生两个半小时的采访中,如何推动创新成为柳传志急切表达的首要话题。

  《21世纪》:为什么说体制创新非常重要?

  柳传志:体制创新是个商业领域创新厚积薄发的基础。从我们国家来讲,近30年的迅猛发展,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从原来的改革开放转变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这是个巨大的创新;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的转型则是另外一个大规模的创新。

  此前常年的计划经济,使得中国的科学力量和商业是脱节的。大院大所的机制没有解决,而民营企业以前又都小得可怜。谁来做创新?一旦突破,民营企业层面的创新一定会越来越多的。比如王传福的比亚迪、王玉锁的新奥,还有众多中关村[6.17 -4.64%]的民营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跳跃,使得这些企业积累了创新的力量。

  《21世纪》:中国社会未来发展,有赖于制度上哪些层面的创新呢?

  柳传志: 立足今天,中国过去的快速发展是1978年以来中国大量的劳动力解放带来的。这种用几乎不花钱的劳动力抬起来的好日子,恐怕只有20年了,此后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将加剧。

  解决这个问题在于如何提高释放出来的劳动力的效率,也就是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问题。今天还有2亿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没有有效率地使用。我在和刘永好等企业家接触后才发现,规模农业、规模饲养之后释放出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技术创新是很重要,我们也一定要做好,但这个难度要远大于今天释放现有劳动力的效率和创造力。

  要拉动这块的效率,则要让中国人敢于花钱。大量的储蓄变成消费需要体制性的突破。如果国家能够用减低税收、让利于民的方式,使得企业为个人在医疗、教育领域形成保险,消费肯定会有所突破。资本加上劳动,才能真正形成以消费为支柱的GDP增长模式。

  《21世纪》:3月20日中关村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个示范区的成立又能从什么层面、多大程度上推动“创新”成为社会常态呢?

  柳传志:这个示范区的成立,我希望他能解决技术转让过程中的制度问题。以前研究人员把成果转让出去之后,股份占多少的问题一直没有系统性的规定。结果研究人员不能从已经做完的存量中分得利益,需要靠增量。这样动力就会差很多。

  联想的股份制改革有一定的偶然性。一是中国科学院很开明,给了我们分红权。二是这些收益最初都没有分红,而是存起来去买了另外一部分股份。要不然谁买得动?其实国家应该会算大小帐,最初国家投入了20万,但是不改革就肯定没有今天的联想。联想的策略一直在进行调整、一直在往前走,这是和我们的主人翁心态有很直接关系的。如果不是主人翁,就很难有事业心。

《21世纪》:这些层面的创新,又会给商业领域带来怎样的创新机会?

   柳传志:最大的创新机会,出现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在进入城市后,这些城市人口转移到城市之后,他们的消费层次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环保、新能源也肯定是个好机会。中国未来肯定仍然是能耗大国,除了核能外,清洁能源肯定大有机会,比如光伏、煤变油等等。但是需要注意一个问题,中国千万别又成为一个组装的环节。高污染、高能耗都在中国,人家买走了却去保护环境,不上算。

   医疗领域如果国家下决心改革的话,在医院等医疗组织、医疗器械、保健体系等等都有非常大的空间。但这又和国家的体制改革、国家初始投入有非常大的关系。

  还有就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2000年互联网泡沫之后,现在到了各种商业模式都开始结果子的时候了。比如B2B模式,在全球其他地方都不行,但是马云、阿里巴巴[17.00 -3.30%]就做成了。C2C在全球虽然都行,但淘宝网2008年的交易额就是上千亿,不得了。

  《21世纪》:从阿里巴巴、淘宝的成功,其实反映了过去几年中国人长于商业模式、成熟领域创新的状况。那么如何促进技术层面的创新呢?

   柳传志:这确实值得总结。1990年代我参加863计划的顾问会,当时到会的都是院士、老科学家,就我是另类。他们谈的都是项目难度多大、做完之后能填补多少空白,没一个人说投入的钱怎么赚回来。我提出这个问题时,感觉他们看我的眼光都不对了。

   这就是1984年联想创立时的历史状况,我当时就经历过是否应该把技术变成商品的矛盾。科学家把技术当科学。但是科学和技术是两回事,技术如果不能变成商品、变成钱,就一点意思都没有。

   但到今天,观念上仍需要进行突破。今天的问题已经不是是否同意把技术转变成生产力,而是怎么转化的问题。科学家本身会把技术看作是最核心的东西,但事实上技术在变成钱的过程中只是重要环节之一。科学家们可能还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