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几张大嘴什么都说 当下的书画鉴定谁说了算
来源:济南日报 徐红梅 2009-08-25 09:39:43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十多年前,中国文物鉴定界的前辈们成了中国拍卖市场的把关人。如今,此情此景已然不再,中国书画鉴定处在青黄不接阶段。

    2005年12月11日,苏女士在北京一次拍卖会上拍得署名“吴冠中”的油画《池塘》。2008年7月1日,吴冠中在其上写下“这画非我所作,系伪作”。苏女士以此为据,将拍卖公司和卖家告上法庭,目前此案正在审理中。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火爆,书画鉴定纠纷和官司此起彼伏,鉴定的话语权从以往鉴定专家“一言堂”的格局中挣脱出来,各方人士各就其位,各执己见,众多书画官司在鉴定的裁决上卡壳,鉴定成为书画市场的软肋。人们不禁质疑:书画鉴定到底由谁来做?谁说了算?

    几张大嘴什么都说

    古代书画的鉴定有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和各大博物馆的专家,现当代书画的鉴定则政出多门,几张大嘴都在说。

    鉴定家在说。古往今来,鉴定家因为对于书画具有丰富的鉴定经验和敏锐的鉴别眼力,为世人所信服。不过,鉴定家之间有时也会在作品的真伪、年代问题上产生分歧。1995年,张大千的《仿石溪山水图》在某拍卖会以111万元成交,其上有鉴定家谢稚柳的肯定意见。后来,收藏者找到鉴定家徐邦达和史树青鉴定,两位均表示此画是伪作。最后,这场南北鉴定界的“真伪之争”以画芯被人替换而了结。

    史论家在说。2005年,“黎雄才、关山月作品展”被关、黎两家后人认定“无一真品”之后,岭南画派纪念馆、广州美院的专家随后对作品进行了鉴定,认定为伪作。过了一些日子,展览主办方又让北京的专家鉴定,得到的是“真迹”的结论。

    书画家在说。大多数人认为作者对自己的作品鉴定最具权威性,因此,藏家将买回来的作品请作者过目是常有的事。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许多书画家也奋起“打假”。因作者指定署名作品系伪作而引发的官司时有发生。

    书画家眷属在说。书画家过世了,人们常常求助于其家属后人,后者中的许多人也自觉承担起鉴定真伪的责任,由此引起的书画鉴定纠纷也不在少数。2000年,在上海展出一批被称作傅抱石金刚坡时期的作品,被傅抱石之子傅二石指认为伪作。2002年3月,石鲁夫人邀请石鲁朋友、同学、学生及长期研究石鲁的专家等,对河南出现的一批“石鲁遗作”进行鉴别,与会者基本认定“均系假作”,石鲁家人遂通过媒体发表“打假声明”。

    书画家的友人、弟子在说。现当代书画家的作品请友人、弟子鉴定真伪也是常见之事。参加拍卖的一些作品上,经常看到一些艺术家友人、弟子的题跋。这些题跋如果出自名人之手,会增加作品的含金量,因此,有些作伪者不仅伪造原作,还仿制其友人与弟子的题跋。由此而引发的诉讼也不少见。

    此外,拍卖公司、画廊等经营单位和一些美术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特别是民间的各种鉴定机构也在说……各种名目的鉴定大行其道,一张张大嘴,惊人之语时出,质疑之声四起,书画鉴定怎一个乱字了得?

    从专业角度看,各方对于书画作品的鉴定是成立的,但也可能是片面的。现当代书画家多应酬之作,无疑会造成作者、家人、弟子在判断上的迟疑或错误。鉴定家也不是万能的。在波澜壮阔的书画鉴定海洋中,每一位鉴定家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谁也不可能成为“通才”。可是,一些鉴定家、史论家在鉴定时,常常越界跑马,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