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几张大嘴什么都说 当下的书画鉴定谁说了算
来源:济南日报 徐红梅 2009-08-25 09:39:43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那双小手在那儿紧捞

    在一张张大嘴吞吐天地、指点江山之时,人们分明看到有一双小手在书画鉴定体系的漏洞和黑洞里紧捞。

    漏洞在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迄今为止,国家没有设立权威的书画司法鉴定机构,没有法律法规为书画打假提供有效的手段,而什么人或者什么机构具备鉴定真伪的资格、什么部门的鉴定会成为法律采信的证据,都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据曾经打赢书画真伪官司的画家史国良叙述,第一次开庭,焦点集中在画作到底是不是假画上。作为原告的史国良要求进行鉴定并列举了中央美院、北京画院等多家重要美术机构。但是法院认为,上述机构的鉴定结果不能作为司法依据,如果要鉴定,应该去版权中心、笔迹鉴定中心等单位,但是法院提供的几家机构都不愿对画作进行鉴定。

    漏洞在于权威的缺失。从前,古代书画的鉴定,业界一致认可“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的主要成员。这些年,其中一些人过世,一些人年事太高,而后继者不足,以致当今书画鉴定人才匮乏,整体水准直线下跌。此外,现当代书画本身纷繁复杂,画家众多,绝大多数个人、流派的书画鉴定研究尚未全面展开,具有权威性的书画鉴定家尚未出现。说来,因为现当代书画的鉴定难度相对比古代书画容易,人证、物证相对较多,所以现在到处都是权威,也就没有了权威。

    漏洞不补便成了“黑洞”

    这黑洞就在于有偿鉴定的泛滥。市场的火爆使现当代书画作伪之风猖獗,作伪手段、技术层出不穷,于是,一些人开始以“专家”的身份浑水摸鱼———出具与一定数额金钱相应的“鉴定证书”,收取“鉴定”费用。各种各样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专家”大量出现,鉴定证书满天飞。中国美术馆研究员陈履生指出,以“中国”为字头的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理应有着基本的面对学术和市场的严肃性,但是情况并非如此。现在一些博物馆或其他一些国家级的单位,正在以这种国家级的名义进行“鉴定”或出具“鉴定证书”,为赝品的流通保驾护航。同时,也有人把“国家级”的鉴定证书也伪造出来了,真伪难辨。

    一双小手凭借一张什么都说的大嘴,贪婪地捞取着地位、名誉、利益……书画鉴定体系和书画市场秩序越来越混乱。

    乱局的整理需要法律的约束和支持,需要科学的书画鉴定体系的建立。新中国成立以来,书画鉴定方法从旧时主要依据个人实践经验的感性认知,逐渐向讲求方法和理性认识的专业学问演变。上世纪80年代,书画鉴定界出现了将科技手段运用于书画鉴定的趋向,目前书画鉴定逐渐倾向于“目鉴为主,科技为辅”的思路,利用现代技术建立一个现当代名家名画档案数据库、加大现代科技在书画鉴定中的运用呼声渐起。但数据库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传统鉴定方法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发展仍是书画鉴定的主要问题。

    乱局的整理更需行业自律。“说真话得罪人,说假话害死人,乱说话气死人,不说话难为人。”一位藏家这样打趣鉴定界的现状。鉴定家的地位和权威是在书画交易的实践中逐渐树立起来,要想让“鉴定家”回到应有的位置,发出权威的声音,只有把艺术家的著作权、收藏家的知情权、鉴定家的话语权放在首位;只有对待一件书画作品,慎言谨题,细心求证,去伪存真,善于修正自己的认识和“服输”,才能逐渐扭转现当代书画鉴定这种“群龙无首,诸侯割据”的无序状态,才能还书画艺术一个高雅纯正的境界。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