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展览资讯
海外遗珍回归故里展出 "红山玉韵"中华情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李群飞 徐欣然 关绮薇 2009-08-28 10:09:35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红山古玉聚京城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中心分布地域集中于辽宁西部、内蒙古东部。从8000多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到4000多年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统称为“泛红山系文化”,经历4000多年的发展,其中各文化类型均有玉雕制品,在红山文化时期达到了玉器制作与使用的巅峰。

    一块块古玉,记载着一段段红山文化发展史。展品当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享有“中华第一龙”美誉的C形玉龙,它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好的龙形象,于1971年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掘出来。玉龙由墨绿色岫岩雕刻而成,它的吻部前伸,略微上翘,嘴紧闭,双眼突起,有一双对称的圆鼻孔,身体蜷曲呈英文字母“C”字形,因而得名。

    年代最久的要数一块出土于兴隆洼文化的玉耳玦,它通体碧绿光滑,线条流畅,给人以圆润简约之感,向世人展示着世界最早的玉文化。玉耳玦是原始先民们最早的装饰品,通俗解释为耳环。环上有个缺口,用以夹住耳朵,做工精细,打磨至少需要两代人的时间。“这件玉耳玦所处的年代大概在8200年到7500年前,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提前了3000年。”此次展览负责人、台湾大学地质研究所林云腾教授介绍。

    展览中,观众还可以欣赏到雕工简朴的玉鹰、阴阳兼具的玉双联璧、锋芒毕露的箭簇等等,既能体验到兴隆洼文化的原始质朴,又能领略到红山文化的浑然天成,还能感受到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中规中矩。

    海外遗珍归故里

    此次展出的红山古玉,原本散落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英国、瑞典等20多个国家。林云腾指出,在中国,由于人们早期对红山古玉的价值缺乏认识,造成了大量的外国人类学家、地质学家、考古专家等来华进行考古、挖掘,带走了一批红山古玉。二战期间,东北沦陷,相当一部分的红山古玉又被掠夺。

    海外106位华人收藏家、企业家,历时80余年的收集、收藏,最终使这些流落他乡的红山玉器聚在一起。“这期间整整经历了五代人啊!”林云腾感慨。此外,这1368件红山玉器又经过了台湾和大陆专家几轮鉴定筛选,才从6000多件文物中脱颖而出。“我国出土并正式发布的红山玉器只有四五百件,1000多件红山古玉的展览,实在很难得、很少见。”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馆长陈四光说。

    2004年,这些红山古玉第一次在台湾展出,引起了当时在台访问的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的注意,他向主办方表达了希望红山古玉能到大陆展览的意愿。“我们也觉得,这些属于中国的红山古玉,应该回家展览,让国人都看一看。”林云腾回忆。2005年,1000多件红山古玉登陆南京博物馆,拉开了在中国大陆连续5年展出的序幕。林云腾说,亚洲、欧洲和南美的一些国家都已发出邀请,希望能够在本国展览这批红山古玉。

    古玉传递两岸情

    “透过古玉,我们能了解到古人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林云腾说,古玉传递着文明的信息。红山玉器造型各异,以猪形为多,这缘于先民对猪的崇拜。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圈养技术,猎百兽进行饲养,但狼虎食其幼子,无法繁育;野猪却可以驯养,为人们提供赖以生存的肉食,使先民的子孙得以延续。因此,猪在古人眼中是带有神秘色彩的生物,猪形具有吉祥的含义。“中华第一龙”C形玉龙,便有着猪首的特征。

    这批展出的红山古玉,凝聚了中华千年的文明积淀,也承载着两岸同胞的文化情谊。

    “展览在展示海峡两岸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的同时,也促进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加深彼此的互相了解,体现了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真挚情意。”陈四光表示,红山文化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如此数量、规模的红山古玉展览,对于展示我国的文化传承,意义重大。适逢新中国60华诞,展览正好可以作为一份献礼。

    “玉文化是没有界线的。”林云腾说,在台湾有很多人致力于包括红山玉在内的东洋玉文化研究,海峡两岸需要更多这方面的交流。这次展览也向台湾等地区的收藏家、爱好者展示了大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