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博延展式解读让观众看懂馆藏青铜器展
▲南北朝时期的青铜牛车
▲国家一级文物“蟠螭纹鼎” 韩墨/图
一言九鼎、钟鸣鼎食、问鼎天下……在频繁使用这些关于“鼎”的成语时,你会不会好奇,什么是‘鼎’呢?现在,走进深圳博物馆,深圳市民就可以看到这些曾经深埋在地下的古老礼器了。8月28日,深圳博物馆展出89件(套)馆藏青铜器。这些大多来自2000多年前的青铜器,带着历史的痕迹,重现了那些一去不返的古老岁月。
全面反映青铜器的社会功能
此次展览的青铜器以商周文物为主,都是深圳博物馆历年来的馆藏精品,其中一些展品如一级文物“蟠螭纹鼎”等是首次与深圳观众见面,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介绍,这些展品可以分为四大来源,其中大部分是价拨文物,比如此次展出的三门峡虢国墓中出土的几件文物,就是从文物大省河南低价购买过来的。这几件青铜器有的甚至带有珍贵的铭文,是国家一级文物。除此之外,展品中还有少量调拨文物、捐赠文物和海关缉私文物。比如一件精美的南北朝时期的青铜牛车,就是上世纪90年代由沙头角公安分局移交深圳博物馆的海关缉私文物。
深圳博物馆的青铜器收藏在岭南地区颇负盛名,但与地下文物丰富的中原大省还是差距很大,为此,主办方在此次展览中,特别在布展上花了不少心思。本次展览并未按常规依照年代顺序排列展品,而是根据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社会功能划分为五个展览单元,第一单元“以食为天”分为两组,为“宴飨礼仪”和“淫酒亡国”,分别介绍了其中最重要的食器、酒器和商周时形成的列鼎列簋制度;第二单元“黄钟大吕”介绍的是商周时期的乐器,包括钟、钲、铙、铎、鼓等;第三单元“妆容粉黛”则介绍了铜镜和水器;第四单元“金戈铁马”主要展示商周时期的青铜兵器和车马器;第五单元“量资权重”则主要展示了青铜钱币和度量衡制品。当中有一级文物9件,包括西周时期的一件“鸟纹铜鼎”、一件“‘虢宫父’铜鬲”、一件“‘虢宫父’铜盘”、一件春秋时期“蟠螭纹鼎”、四件战国时期的“蟠螭纹铜甬钟”以及一件东汉时期的“重列神人纹镜”,二级文物23件,三级文物51件。展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面貌以及生产生活情况。
解读新颖引人深思
看古代文物展览,最让人烦恼的是,那些名称古怪的器物,常常很难判断它的用途。但在此次展览中,观众完全不必担忧。展览在展品解读及相关背景知识介绍上都做了新的尝试,每件展品都辅以详尽的说明、纹饰线图和图示,介绍与特定功能相关的商周历史知识,以及器物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结构及礼乐制度,这在同类展览中是较为少见的。贵族宴飨时,好以音乐助兴,借以渲染气氛,“钟鸣鼎食”就是这么来的,而鼓、钲对于战争指挥调度则有重要作用,“击鼓进攻,鸣金收兵”说的就是第二单元里的鼓和钲。展览甚至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延展,比如在展出铜镜的时候,不仅介绍铜镜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而且详细解读铜镜背面的图案典故。一面巴掌大的小铜镜就是这样引起观众注意的,这面铜镜背面精细地雕琢着四个古人踢球的场面,这就是中国古代的“蹴鞠”,在展览的介绍文字里,观众可以读到关于“蹴鞠”的详细历史。
据悉,这个展览将作为深圳博物馆老馆改造前的常设展展出,此后,在展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博物馆还将陆续推出馆藏陶瓷、书画等专题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