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新浪资料图片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这是每个中国人从小都会唱的歌曲。不过,越是人们熟悉、了解的事物,越有让人瞠目结舌的“秘密”:1949年开国大典前,天安门长满荒草,用时二十多天才将它修缮一新。
这正是叶大鹰导演的新片《天安门》要给大家讲述的一段往事。这部正在全国热映,由潘粤明、郭柯宇主演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片中,没有鲜血,没有炮火,没有你想象中的惊天动地,但满溢着当年几个年轻人和如今一群电影人对新中国最炙热、最朴实、最真诚的感情。
缘起一张老照片
■“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夜,这里一定有一个故事。”
电影一开始,镜头就对准了1949年9月时荒草遍地的天安门广场。就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必须尽快将天安门修缮成开国大典的舞台。这个紧急的任务,被交到一个部队文工团舞美队几位二十几岁的美工手上,他们被规定在倒计时二十多天内完成任务。
导演叶大鹰说,1997年他在筹备《红色恋人》时,偶然在朋友处看到一张1949年开国大典前破败、长满荒草的天安门的照片,“我突然想,天安门是在哪一刻突然变成我们后来看到的样子?一座几乎破败的皇城城门,怎样成为新中国的国家政治地标,成为中国人心中至高无上的精神象征?我坚信,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夜,这里一定有一个故事。”
经过多方考证后,叶大鹰决定将照片背后的故事搬上银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