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女演员拉波·波特凭借在影片《双重时间》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供图/新华社
《色·戒》
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青睐华语片以及华语电影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2005年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上,李安凭借《断背山》斩获金狮,到转年第63届贾樟柯凭《三峡好人》抱狮而回,再到第64届李安以《色·戒》完成华人导演三连冠都可以从中看出端倪。而在选片过程中,华语片也同样是水城方面重点考虑的对象。
不过,最近两年,如此的盛况却出现了变化。去年,贾樟柯三片勇闯威尼斯最终颗粒无收;而今年,两部华语片《意外》和《泪王子》几乎在媒体场放映时,就失去了瓜分奖项的可能。表面看来,这也许是电影节组委会方面为了找平衡,而实际上,细细分析,华语片在某些方面质量的下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
众所周知,去年开始内地电影市场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票房纪录一再刷新,繁荣成了所有业内人士必提的话题。可细细看来,电影市场的繁荣,说到底其实是商业片市场的繁荣,而反观文艺片却没有太大的进步,特别是在贾樟柯忙于世博会宣传片《上海传奇》;张元深陷“吸毒门”无暇他顾;王小帅以王学圻、范冰冰等人为杀手锏拍摄《日照重庆》逐步向商业片靠拢以及另一位第六代导演被禁后,华语文艺片更是在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了真空。因此,华语电影以及华语电影人无缘威尼斯也就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了。
电影市场必须繁荣,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在繁荣的光环下,到底还能有多少人不为其动,继续坚持自己的路,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别忘了,在如今的内地电影圈,宁浩、杨庆等几位新生导演已经无一例外的将目光瞄准了商业片。而如果所谓的“第六代”们也同样渐渐转型,那么这一次华语片无缘威尼斯的情形很可能还会在将来的各大国际电影节上重现。但愿,这只是内地电影市场繁荣过程中的一段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