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北京时间”跳跃的数字中迈开奋进的脚步。世界,从“北京时间”铿锵的报时声中,感受青春中国的辉煌奇迹。
(六)奇迹是什么?
当今天的人们探询中国现代化动力,寻找“中国奇迹”发展秘笈时,往往会陷入矛盾和纠结之中。
有人分析,“中国选择了市场经济是决定性因素”,但选择市场体制的发展中国家并不少见,为什么中国能取得与众不同的成就?有人解释,是“中国人民比其他国家的人们更吃苦耐劳”,但历史上中国人民从来勤劳,为什么只有在这新中国的60年造就了奇迹?有人认为,是“变革推动了发展”,但从拉美到前苏联,选择变革的国家不为少数,结局却是政治动荡甚至国家解体,为什么独有中国能在平稳中推动现代化巨轮破浪前行?
各种观点,对诠释中国的成功都有一定的适用性,却都不是决定乾坤的根本因素。布莱克在《现代化的动力》一书中曾如此论证,“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一个社会将固守于传统系统的政治领导转变为热心于彻底现代化的政治领导的过程。”对于新中国而言,“政治领导的决定性作用”,才是“中国奇迹”的核心因素。
发展政治学有关研究已经表明,一个强大的政党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这是新中国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有以人民利益为宗旨,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有着广泛社会基础、组织纪律严整、思想高度统一、社会动员能力强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以及它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是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回首鸦片战争后百余年历史,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之所以充满迷茫和挫败,其根源就在于,它们都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领导,都未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建立集中统一、现代化导向的中央政权;都未能通过有效的社会制度变革,建立起一个支撑社会现代化变迁的制度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