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电影
"谍影重重"并非横空出世 谍战片的前世今生
来源:青岛早报 许城贵 2009-09-28 09:59:23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风声》开启中国谍战电影3.0时代

 

     9月30日,号称“中国首部谍战大片”的《风声》将登陆全国大银幕;10月14日,《秋喜》上映;11月,柳云龙导演的电影处女作《东风雨》上档……一时间,从荧屏上烧起的谍战热火蔓延到了大银幕,风生水起,好不热闹。

    自《暗算》走红荧屏之后,谍战风就取代了古装戏、偶像剧、情感剧与涉案剧,成为荧屏的新宠。《潜伏》的出现,将谍战剧的辉煌推至巅峰。这也就难怪有了现在谍战片已然要烧红大银幕的势头了,电影公司和电影导演们对当下观众的需求还是有一定眼光的。

    《风声》虽然打出了“中国首部谍战大片”的旗号,在记者看来这只是一个噱头。目前所谓的“谍战片”其实就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反特片”的升级版。因此,《风声》和《秋喜》、《东风雨》等的上映,有望开启一个“谍战片”的新时代——3.0时代。

    谍战片的前世今生

    谍战片并不是横空出世。往前追溯,它的前世就是曾经两度风靡全国的反特片。只是,“谍战片”相较“反特片”,有了些“时尚”和“新潮”的感觉,而“反特片”则明显带有时代特征和怀旧的情绪。

    根据有关资料,194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无形的战线》,讲述东北解放之后,公安机关与伺机进行破坏的国民党特务的斗争,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反特电影。此后,它的故事模式一再被沿用,片尾打出的毛主席语录:“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以后,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他们必然地要和我们作拼死的斗争,我们决不可以轻视这些敌人”,则成为此后反特片的创作动机和指导思想。

    上世纪整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上海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珠海电影制片厂等各大电影厂争相拍摄反特片,形成反特片的第一次浪潮。包括《斩断魔爪》、《天罗地网》、《神秘的旅伴》、《国庆十点钟》、《虎穴追踪》、《寂静的山林》、《羊城暗哨》、《徐秋影案件》、《激战前夜》、《前哨》、《边寨烽火》、《冰山上的来客》、《秘密图纸》等等。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反特电影复兴:《南海长城》、《熊迹》、《黑三角》、《斗鲨》、《东港谍影》、《风浪》、《暗礁》、《雾都茫茫》、《第十个弹孔》、《保密局的枪声》、《戴手铐的旅客》、《开枪,为他送行》等等作品,再度成为银幕奇观。

    因此,反特片可以被视为现在谍战片的前身,两次反特片浪潮,为谍战片在内容、模式、审美心理上达成了升级换代的更新。如果把反特片的第一次浪潮称作“谍战片1.0时代”,后来的复兴称作2.0时代,那么今天《风声》所开创的就应该是谍战片3.0时代。

    从反特电影到谍战大戏

    谍战片跟革命历史片、工业片、农业片、反特片、通俗剧、喜剧等,都是中国当代电影的主要电影类型,也是最重要的流行公式。因此,谍战片从最初的反特片开始,便拥有相对一致的时代背景和较为固定、单一的叙事模式。

    总的来说,反特片的故事通常发生在1949年后,以敌对势力对新生政权的破坏颠覆为主要线索,以公安机关的胜利为最终结局。期间也出现了一些如《林海雪原》、《英雄虎胆》等反映我方人员打入敌人内部,捣毁敌方老巢的剿匪反特片、侦破片、惊险片等分支类型。

    这些反特片比较典型的特征就是人物角色脸谱化,打入敌人内部的警察通常相貌堂堂、英气逼人,破坏者则形容猥琐、丑陋古怪,他们出现的时候,通常没有什么好光线给他们,光都从下巴颏打上来,配着阴森的架子鼓。因此,特务或者地方间谍一出场,观众就知道他或她是坏蛋了。影片的悬念就在于让观众看到敌人是如何被揪出来的。

    从角色性格塑造上讲,反特片很少试图探究人物的内心,感情表达点到为止,《羊城暗哨》和《雾都茫茫》里,男主人公和女特务的情感纠葛,都被控制在最得体的范围内。这些模式化的影片现在看来也许落伍了,但在当时非常受欢迎。可以说,反特片是中国电影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从荧屏开始,反特剧开始向现在的谍战剧演变,最显著的变化,是故事的时代背景被放在了1949年前,《无悔追踪》、《誓言无声》、《数风流人物》、《暗算》、《潜伏》等,单一的“特务”身份被双方的“谍报人员”身份替换了,反特电影那种一面倒的政治立场,也演变得立体和客观起来。人物角色也逐渐丰满起来,比如男主角开始患病,要面对家庭的责难和不理解,甚至是上级的压力等等,一改以往的高大全形象,有了弱点有了欲望,主人公的爱恨纠葛,常常占据了大部分篇幅。

    当这些变化在非常大众的荧屏上悄悄出现之后,随即赢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可。于是,电影也悄悄改变。正在上映的《建国大业》里,我们看到了敌人安插在主席身边的叛徒刘从文;即将上映的《风声》里,我们也会看到更多人性化的人物角色。

    总之,主旋律范畴的谍战片不再说教,不拍高大全,也就不做作;人物不再脸谱化,不再女特务风骚、男特务奸恶。这样,也就越拍越好看。可以预言,在《风声》开创谍战片的新类型之后,它和紧随上映的《秋喜》、《东风雨》等将开启谍战片的新时代。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