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鉴藏
另类收藏:荷包非钱包 悠悠载情藏趣盎然
来源:理财周刊 2009-09-29 10:07:26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提要:收藏荷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品味、欣赏和感悟,其集藏价值非常高。由于古代荷包的存世量急剧下降,导致近年来荷包的交换价格直线上扬,一些明清时期的荷包,在近10年中价格已上涨了数十倍。

  荷包在现代词汇中,往往代表着钱包的意思。但是在古代,荷包却是人们随身佩带在腰间的囊或袋,内存放香料或闲散物品,属于传统服饰中的一种饰品。荷包的造型多变,既有传统的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等常见形状,也有桃形、如意形、石榴形等异型形状,且不同地域的荷包也往往存在着本地的形状特色。更为有趣的是,这种地域特征还表现在荷包的图案上,而图案则是荷包的精髓所在,不同的花卉、鸟兽、草虫、山水、人物以及吉祥语、诗词文字等,均反映着不同的含意。因此,尽管荷包的装饰意义极大,但在很大程度上,图案却表达了具体的内容,形成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历史悠久回味无穷

  最早的荷包叫香囊,古代人将一些香料药草存放在简陋的皮制袋中,防病强身,这种现象在目前的江南地区依然可见,而材料已演变为布或绸缎,但使用者已寡。不过,古代制作荷囊的材料多用皮革,所以有“囊”之称。在使用过程中古人发觉这种口袋还可以存放其他的随身零散物品,因此久而久之就变为了随身携带的荷包,但当时称为“荷囊”,所谓荷者即负荷,囊者为袋也。荷囊就是用来盛放零星细物的小袋。由于古人的衣服尚未出现口袋,因此一些随身携带的必须品只能存储于这种袋内。最早出现的荷囊既可手提又可肩背,所以也称“持囊”或称“挈囊”。但手提肩背束缚了手,为了解放手,人们将其改变成挂在腰际,并随之形成习俗,民间俗谓“旁囊”。

  佩带荷包的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或更早的时期,目前我国出土的最早囊实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魏晋时期不论男女,身边都佩囊,囊上饰有兽头纹样,也称“兽头囊”。到了南北朝时,佩囊已成为一种制度,并出现了丝织物做成的荷囊,官员们身上佩带荷包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表示品级地位,《隋书•礼仪志六》记载着“(北朝)囊,二品以上金缕,三品金银缕,四品银缕,五品、六品彩缕,七、八、九品彩缕,兽爪。官无印绶者,并不合佩囊及爪。”可见荷囊的佩带,有严格的等级规范。唐代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有佩带荷包的习俗,且将放官印、鱼符(龟符)的佩袋与装细物的佩囊分开使用,而这也成了荷包存放珍贵佩饰物的契机。事实上,“荷包”这一名称真正的出现在宋代以后,专指存放随身的贵重物品(如钱、私人印章等)小袋,且这种佩带荷包的习俗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随着二十世纪服装的变革,其口袋的存物功能出现,荷包在城市中逐渐消失,但依然有部分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仍在流行佩带荷包。如一些农村在端午节就会让小孩佩带内存香料的荷包,以驱鬼邪,而布依族青年结婚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耍荷包”,其荷包文化留给人们的不仅是可供欣赏的民间艺术品,还有丰富且深刻的文化内涵。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