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经济学的不同流派
如果我们能持续基于深入系统的研究对“新自由主义”作出批判,相信一定能吸收这一体系中科学合理的成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分析框架。
大抵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自由主义”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这两个名词在中国频繁出现,学术界及经济思想界对新自由主义的哲学思想、政治学思想及经济学思想进行了大量的引进、研究和讨论。尤其是进入了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有关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讨论渐趋热烈。但在这些激烈的讨论中,不少论者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学派形成、治学基础、主要观点把握得并不准确,有些理解甚至是错误的,争议的一些论题及观点也多有“泛学科”色彩。
例如,有不少学者认为,“新自由主义”是现代资产阶级右翼的意识形态,其私有产权万能论,实质上意味着以权力体系瓜分国有资产;其市场万能论,实质上是为两极分化辩护,在实践中对一些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一些学者则曾如此概括,“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理论界的表现是:私有化的所有制改革观、多要素创造价值的分配观、完全否定国家计划的市场改革观、主张一切产业都无须保护,等等。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个学派。作为一个经济学流派,其信奉自由主义即自由市场经济理念。1947年,哈耶克(F.A.Hayek)曾邀请38位信奉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在瑞士朝圣山的杜帕克酒店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一个团体,旨在坚持斯密所主张的“自然的自由秩序”,坚守自由文明,反对各种形式的集权主义。这一学术团体被称为“朝圣山学会”。就此,朝圣山学会将欧洲和美国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聚合在了一起。一般认为,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聚合,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学派的形成。
其实,从理论渊源考察,所谓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基本上是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在19世纪70年代创立的奥地利学派和20世纪中叶以弗里德曼和斯蒂格勒为首的芝加哥学派对斯密经济学的传承。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一些“悖论”乃至一些假设条件作了修正,如用边际分析工具修正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用“分散性知识”和“不完全信息”修正古典经济学的“完全信息”假设,用“有限理性”修正“理性人”假设等。通过理论上的修正和修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思想及政策主张在20世纪中叶以后开始被西方国家重视,在世界经济学领域也俨然成为主流。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学界对西方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都有引进和研究,可以说,以上理论对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都有影响。其中,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凝聚了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精粹的经济思想,影响颇为广泛。这一学术思想体系既有其缺陷,也有其理论的系统性。所以,如果我们能持续基于深入系统的研究对其作出批判,相信一定能吸收这一体系中科学合理的成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分析框架。
(演讲时间:2009年10月17日)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