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政经评论
析潜规则
人民日报 2009-11-12 21:45:47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一段时间以来,潜规则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议论。潜规则的存在,销蚀法规制度,毒化人们灵魂,败坏社会风气,滋生贪腐行为,后果十分严重,已经成为一种公害。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改善党风政风,推动社会风气好转,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大家都来自觉抵制潜规则,努力破除潜规则。

  何谓潜规则?曾有人这样来定义它:看不见的、没有明文规定的、约定俗成的、广泛认同的、实际起作用的、人们不得不遵循的规则。仔细分析,这里面有三层意思:一是潜规则看不见,没有明文规定,是心照不宣、暗箱操作的规则,是潜藏在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是见不得阳光的东西。二是潜规则已经约定俗成,成为许多人普遍认同的规则。也就是说,潜规则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类人群之中,已经通用化了。三是潜规则没有强制性,但实际起作用,大家不得不遵循。如果你不按这些规则办事,也就别想办成事。由此可见,潜规则的实质是公权私用、公事私办、私事公办、以权谋私,是把商品经济原则用到了不该用的地方和领域。

  怎样看待潜规则?潜规则的危害在哪里?潜规则已经成为“习惯”、成为“时尚”,这让洁身自好的人往往很为难、很无奈,甚至不得不“入乡随俗”;潜规则让人淡化是非界线,放松思想警惕,模仿容易抵制难,有时候甚至把善于灵活运用潜规则看成协调能力、活动能力、办事能力。潜规则盛行,坑害干部群众,毒化社会风气。这里举一个例子。前一段有媒体报道,一位记者采访某地的一名6岁女童,问她的理想是什么?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女孩的理想是,长大以后做一个贪官,因为贪官家里有很多东西。对此,文章评述道:可怕的还不是官员贪腐本身,而是贪腐像癌症一样,潜伏在社会里,随时可能变异、扩散;说起贪官和腐败,人人恨之,但当自己有贪腐的机会时,许多人很难保证自己不会被“绊倒”;痛恨腐败却又享受腐败,咒骂贪官却又羡慕贪官。由此不难看出,潜规则危害甚大,大就大在让人们模糊是非、放弃原则。由于潜规则的诱导,一些人明知自己做得不对,却以大家都在这么做为理由来原谅自己,让已经被污染的灵魂得不到及时的“保洁”。我们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在大环境大气候影响、渗透、笼罩下,个人很难独善其身。一些领导干部就是被潜规则不知不觉地腐蚀掉了,坠入腐败泥坑,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综上所述,自觉抵制潜规则,努力破除潜规则,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潜规则,说起来人人愤恨,但实际上,潜规则的形成和盛行,差不多与我们都有关系。所以,需要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有“从我做起”的担当,面对潜规则,挺直脊梁拒绝“合唱”!人人“从我做起”,既保持自身廉洁自律,又担当起监督和抵制的责任;人人“从我做起”,拒绝歪门邪道,规规矩矩办事;人人“从我做起”,拒绝不正之风,堂堂正正做人。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可以理解那些请客送礼、乱找关系的人的无奈,但我们不应宽容和原谅自己有失身份、有失自尊、有失人格的随波逐流。唯有在自爱、自重、自觉、自律引导下,我们才能成为毛泽东同志所期望的那种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也才能为战胜潜规则、净化社会风气作出应有的贡献。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