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政经评论
“权力清单”背后的权利诉求(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作者:傅达林 2009-11-12 21:48:05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在肯定、赞誉和呼吁声中,公民借由每一次“权力清单”的公布,让权力自觉养成接受群众监督的习惯

  政务公开,成都走在了前列。作为政务公开的核心内容,成都市近日决定将市、区(县)和乡镇(街道)三级政府的权力依法“清理打包”并通过网络公布于众。据了解,此次最先公开的行政权力涉及49个市级机关部门和单位,共计7437项权力。其中包括行政许可126项、行政处罚6304项、行政征收45项、行政强制314项、其他行政权力648项。

  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力行依法行政的自觉行动中,“权力清单”堪称一道亮丽风景线。从2005年邯郸市公布国内首份市长“权力清单”,到贵州省政府公布18个部门1269项执法“权力清单”,从湖南省政府公布省直55个行政执法部门的“权力清单”,到前不久江苏网上公布《江苏省省级行政权力总目录》,每一次“晒”权力清单都能引来关注的目光,受到各种肯定和期许。

  相比而言,此次成都“晾晒”的权力清单项目之多、魄力之大,更令人期待。不仅如此,成都还投入使用按照权力运行程序所架构的网上运行系统,建立动态的权力清理机制。也就是说,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成都不仅将静态的权力告知老百姓,还将每种权力的运行过程“示众”,以获取民众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与信任。

  权力越透明,权利越有保障。将各项权力清理打包,并为这些权力设定流程,让其在阳光下运行,这无疑是建设法治服务型政府的需要。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公民对政府权力及其运作“洞若观火”乃是一种常态。问题是,依据常识而行的应然举措,缘何屡成舆论的“香饽饽”呢?

  基于生活中的经验,我们大概不难得出这样的判断:正是现实中有些权力尚未向群众“开放”,才使得某个地方公布“权力清单”成了备受瞩目的“新闻”。应当说,这些年许多地方政府意识到政务公开的重要性,并以开放姿态和措施取信于民,以提高权力行使的正当性。与此同时,舆论不厌其烦的关注背后,其实也是公民权利诉求的集中表达。在肯定、赞誉和呼吁声中,公民借由每一次“权力清单”的公布,让权力自觉养成接受群众监督的习惯。

  权力的齿轮只有及时、公开地呼应权利的链条,依法满足公民的种种权利诉求,权力才有更坚实的根基,政治文明的发展才会有充足动力。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