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读家:申海
■推荐指数:★★★★☆☆
如果曾看过科恩兄弟二十多年前的电影《血迷宫》,相信很快就会将《三枪拍案惊奇》里的角色跟原作中的人物一一对照起来;而由角色关系构置的故事框架和剧情走向,也很大程度上忠实着原作,甚至,连影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道具都与《血迷宫》有着关联性极强的呼应,比如孙红雷扮演的张三那常陪伴身边却最终致使其丧命的细杆烟袋,在原作中则是一把银色的打火机。当然,你如果在《三枪拍案惊奇》中发现与《血迷宫》几乎如出一辙的画面,那也不足为奇。
事实上,看罢《血迷宫》再来领略本片,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对故事本身的关注,这就像知晓了《雷雨》是怎么一回事后,便基本上能猜出《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大概。不过,电影并非仅有故事来构成独角戏,它是声光交错的多面体。何况,在不少人那里,《血迷宫》无疑会让他们觉得犹如一头雾水,远不及《雷雨》的名号来得响亮震耳。因此,《三枪拍案惊奇》依然可以凭着颇有悬念的故事,吸引观众一路看下去。
欲将当代美国得克萨斯州一间酒吧的三角恋情事件挪移到古代中国西部的一家面馆来演绎成醋海风波的纷争,操作起来并非很容易。影片的前面一部分,是往面中浇油般见缝插针式的耍笑打贫,随后而来的剧情,虽然有些地方缺乏镜头交代,但还是做到了线索清晰,叙述顺畅,情绪圆满。在影像色调上,张艺谋更有着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豪气,不提众角色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鲜亮衣衫,就是连绵的荒山和寸草不生的旷野,都笼上了流动变幻的光彩,这与原作中展现的平实的美国风光大异其趣。
看科恩兄弟的《血迷宫》,一路冷酷到底的叙述下充满了世事的不可预知和人性的困顿挣扎,而《三枪拍案惊奇》倒有着“三言二拍”那种传统小说的俗常色彩,影片中面馆老板同妻子的关系,颇似张艺谋先前作品《菊豆》里那对貌不合心也离的染房夫妇,两个女人对各自男人的背叛有着相近的原因,而与之对应的《血迷宫》里的酒吧主人夫妻的感情变故,则显得晦暗不明,没有详细的缘由。可以说,中国旧有的因果报应观念,浸染着本片中的一众角色。为此,电影对他们每人的行动,都交代了明显的可供支撑的动机,也正是行动背后的动机及欲望,成了他们招致刀兵之灾的源头。另外,导演将片中人物的名字概念化为“张三、李四、王五”,这大有隐喻象征的普世意味。不知,他是不是想借着自己打造的“拍案惊奇”,作劝诫众人的“警世通言”或“醒世恒言”呢?
纵有“醒世恒言”的味道,也被过多刻意为之的笑料稀释了。张艺谋说,没有赵本山便没有这部《三枪拍案惊奇》,于是,在影片中绣口吐出几句诸如“别糟蹋青春,你已经立秋了”之类的话后便迅速并彻底销声匿迹的赵本山,左右了这片子的大半风格。在这种情形下,自开头的很长时间里,主角小沈阳都在动用他的招牌式的演出,卖力地与其他角色一唱一和,以制造层出不穷的小品相声式的话语。明显的,张艺谋早已放低了自己的身段,一心用小沈阳等演员固有的人气来讨好观众、打开市场。那些二人转式的喜剧段落,更多的是拿来主义,跟张导演本身的作为已没有太大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