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朵云轩副总经理焦安跟记者谈到这种现象背后的动机和力量,“我们一直在说这个通胀预期,其实它已经来了,围绕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什么都在涨。目前敢于投资艺术品的,哪怕不赚钱,只要买得对,最起码是保值的。就冲这一点,很多钱都在往房地产、艺术品市场里流。就是买股票,也要选投资源、矿产类,就为增值保值。”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在那些‘聪明的’富人眼里,也许危机才刚刚开始。因为专家提醒了,每逢经济危机来的时候,社会财富就要重新分配一次。有钱人、富裕人通过投资最保值的高端楼盘、艺术品,从而达到避险的功能。”
行家退场 买家登场?
焦安告诉记者,“现在很多高价位的艺术品都不是藏家在买,是投资基金。原来的藏家、经纪人都不敢买了,因为价格非常高。”他认识一位香港的大藏家,同时也是经纪人,每年为朋友、客户买入几千万的东西,最近到上海送东西(上拍),就跟他现在买不起东西了。
记者采访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委员会常务主任张忠义先生的时候,他也有此感慨。张先生是多年的藏家,对信札、书法情有独钟,但是今年秋拍各大拍场,这么转下来,他愣是一件也没买。从春拍开始,他就注意到中国古代书画、近现代名家精品、书法和信札手稿不跌反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这一点,价格涨起来,他们这些个老买家反倒买不到东西了。
他说,现在场上新入市的人非常多,坐在拍卖场里经常发现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新面孔。作为老买家,他们对这些东西的价格心里有数,但这些人就不一定了解得那么详细。他们的追高很大程度跟他们对这件东西的喜好程度和他们的财力有关。如果人家是100亿里边拿出2亿来买这个东西,普通的藏家就别想跟人家争了。
华辰百分百成交的“书巢秘藏近代名士手迹专场”,也上演着相同的”戏码“,市场的火爆未完全超出了场上行家们的预期,弘一法师为王伯祥的书斋名所题的《书巢》,仅仅2.5平尺,10万元起拍,一路飙升,最终190万元成交。行家们只好一边抱怨场上的“暴发户”,一边忿忿地离开。
价值发现还是资本关照?
张忠义跟记者强调,“古代书画的高价成交并不是从现在才开始,2007年仇英的《赤壁图》现身嘉德拍场时候也是以7952万创下当时的纪录。古代书画一直是一个被低估领域,经过春拍到现在的不断攀升,可以说是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标志性的就是多件拍品的上亿成交,也就是所谓的进入亿元时代。”
对于部分书画作品几十倍于起拍价的成交,他认为主要还是因为参与这部分拍品角逐的不是普通的藏家,而是资金雄厚的藏家或者投资人。但是对于古代书画突破亿元大关,他一点也不觉得突然。他认为人们对于艺术品的价值认知有一个过程的,也需要契机,到了这个阶段,富人手里有资金,他们对于古代书画价值认知趋于一致,才会有这样的提升。看起来有点突然的飙升,正是这个市场的厚积薄发。
今年秋拍,最大的买家依然是上海新理益投资集团董事长刘益谦,继春拍花2亿多拿下宋徽宗真迹《写生珍禽图》(6171万)、陈逸飞《踱步》(4043.2万)、宋人《瑞应图》(5824万)等重头拍品之后,他在秋拍购买势头更猛。截至目前,吴彬《十八应真图卷》(1.69亿)、《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9520万)、“清乾隆青花海水红彩龙纹如意耳葫芦瓶”(8344万)、清乾隆御制紫檀木雕八宝云蝠纹“水波云龙”宝座(7557万)等天价拍品已被他收入囊中。这四件拍品分别创下中国绘画拍卖世界纪录、国内瓷器拍卖最高纪录、齐白石作品拍卖最高纪录、中国家具拍卖世界纪录四项纪录,共计4.2亿。
张忠义认为“这些买家花几千、上亿的买古代书画,跟之前一些买家花天价买当代艺术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这些古代精品在他们手里是要沉淀的,至少几年内是不大会在市场上出现了。而且这种东西是唯一的,多少年才出来一件,也不可能像当代艺术那样进行市场炒作。我们的市场已经从炒作当代艺术,转向真正的价值发掘。“
荣宝总经理刘尚勇的观点有所不同,他认为如今新的市场环境下,艺术品的价格已经不完全取决于它的价值,而取决于金融资本对它的关照。他告诉记者,“以前艺术品市场的推动主要靠收藏家的兴趣,大家对某一类艺术品达成共识,认为这个好,它的价格就会涨。现在跟这个没有必然关系了,甚至跟艺术品有没有那么多价值也没绝对关系了。金融资本就像探照灯,它打在哪儿,哪儿就亮。艺术品已经金融化,这是将来的趋势,只是它发生的太快,我们还不适应。”
不能改变市场,只能改变自己的认识
虽然对于市场究竟发生着什么样的改变有着不同看法,但业内人士对于如何应对有着一致的态度,就是认识市场,顺应改变。
在刘尚勇看来,目前金融的力量已经覆盖各个领域,艺术市场也不例外。在金融力量非常强势的情况下,普通藏家做收藏确实不容易。因为他们资本充足,好东西出来都被他们抢走了。所以刘尚勇认为现在是“砸钱的时代”、“投资的时代”,而不是“捡漏的时代”了。“艺术品市场正在接受金融资本的改造,如果你赶不上这个市场,就要出局了。作为市场中的参与者,怎么适应这个转型,是我们下一步的课题,但是究竟会转成什么样,目前还说不清。”
对于资金雄厚的买家强势崛起而引起部分行家、藏家后退的情况,张忠义认为,这是市场到这个阶段应有的改变,“艺术品市场必须不断有新的力量进来,不能一直是行家和传统藏家在买,否则这个市场不会有大发展。”新玩家进场带来新玩法,作为过去艺术市场的老藏家,力量不足以与之正面对抗,就去找别的,市场这么大,仍然有得玩。中国古代书画已经上了新台阶,就不能站在原地看未来的市场,应该站在新的高度重新考量、评估市场价格、结构,发掘新的价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