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北京城来了一位西洋客人,中西文化交流史也随着他的到来而翻开新的一页——他就是利玛窦。几年前,李敖在“神州文化之旅”的行程中,特地到西城区阜成门外的北京行政学院后院,探访这位“洋和尚”的安葬之处,感慨中国接受西方文明的过程漫长而艰辛。正在首都博物馆展出的《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的使者》,更让人们感受到利玛窦不仅带来了知识和友谊,更是促成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利玛窦神父像》画布油画 17世纪 佚名 马切拉塔 博纳考斯宫市立美术馆
衣着朝服的利玛窦和徐光启 刊于基歇尔的《中国图说》 1667年
景德镇窑青花人物罐 明万历 传世品 首都博物馆
皇城传教的实现
公元16世纪,世界历史出现巨大转变。中世纪的黑暗愚昧在地理发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浪潮席卷下被渐渐冲淡。而自1578年利玛窦的远东传教之旅开始,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便成为世界历史巨变的一个缩影。为了展示这个时代背景,《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的使者》展基本上按照利玛窦走过的路线安排陈列空间。当观众步入展厅,便能通过一个铺着木板的狭窄空间,听到波涛滚滚的声音,身临其境般体会当年利玛窦从欧洲到亚洲遭遇的种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