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中华文化
安徽省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组稿 2010-03-27 20:32:10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风景名胜】
  
黄山风景区

         黄山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黄山风景区(Huangshan Mountain)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主峰莲花峰,海拔1873m。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黄山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 不松,无松不奇,并以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黄山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蜚声中外,令世人难忘。古今有很多黄山诗词流传于世。 2007年5月8日,黄山市黄山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九华山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安徽九华山       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萨道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范围17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九华街地理坐标为东经117°,北纬30°。现为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天柱山

  天柱山       安徽天柱山自古即为中华历史文化名山,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封号“南岳”。道家将其列为第14洞天、57福地;三祖寺是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中佛家三祖僧璨大师曾在此弘扬佛法,寺院有一座觉寂塔,可惜年久失修,如今已经不为游人所开放。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
  天柱山属花岗岩峰丛地貌,地质遗迹丰富,是全球瞩目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地段,还拥有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中华十大名山等称号。2005年9月,经专家评审,国土资源部批准天柱山为国家地质公园,面积135.12平方公里。
  
西递宏村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凤阳明皇陵

  明皇陵位于中都城西南7公里处,陵墓中安葬着朱元璋父母及兄嫂、侄儿的遗骨。朱元璋出身贫寒,元至正四年(公元 1344年),其父母、兄嫂相继去世。朱元璋年仅10余岁,无力大办丧事,仅以“被体恶裳,浮掩三明皇陵尺”之礼,安厝亲人。20多年后,朱元璋受封吴王,命故臣汪文等赴濠州修缮父母陵寝。洪武二年,他下诏在家乡兴建中都城,同时诏谕因旧陵之地,培土加封。洪武八年,罢建中都,又用中都余材,再次营建父母之陵。到洪武十二年,皇陵的总体格局基本形式,外有城垣,内有护所、祭祀设施;又在陵前竖起高大的皇陵碑和成双成对的石像生。
  
太极洞

         太极洞风景区位于宣城市 广德县东北35公里处,正当苏浙皖三省交界地。太极洞古名颇多,或称太极真境,或称广德埋藏,或称长太极洞乐洞。远在两汉时即已成为旅游胜地。宋明时声名益著,被视为人间奇景。
  太极洞水洞亦为一奇,其水面开阔,可容小舟倘徉其间,任意东西。如乘小舟游水洞,只见洞壁上的奇石,在五色光的照耀下,灿若群星,使人有置身银河之感。水洞中最著名景观有“擎天玉柱”、“蝙蝠神蚕”、“悬关隘口”等,它们或以“单象”命名,或以“群象”命名,皆睹名可知其形。
  2004年2月,太极洞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楚皖遗珠

  
  孔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厚重,人脉资源极其丰富。宋《元丰九域志》载:“淮南路舒州九镇,孔城即九镇之一”。镇内明清古迹比比皆是,“桐城八景”中“孔城暮雪”、“荻埠归帆”、“桐梓晴岚”三景出自孔城;镇北有“江北小九华”之称的著名佛教胜地——藻青山,山顶建筑风格迥异,山色秀美妙趣玲珑;镇区内孔城老街,全长2公里,临街铺面保存完好,是华东地区保存最为完整、体量最大、原汁原味的一条老街。著名的桐乡书院、朝阳楼坐落其中,沿街建筑风格古朴苍劲,木制阁楼、青石板街面更是江北奇观;老街三面环水,富有灵气,是理想的旅游综合开发之所。清代文学家、“桐城派”代表人物之———戴名世,于康熙五十二年卒后,葬于南山岗砚庄之南(现本镇清水塘村),其墓俗称“榜眼坟”,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城
  
曹操地下运兵道

   曹操地下运兵道在亳州老城区地下,被誉为“地下长城”。您若身临其境,仿佛探寻一个千年奥秘,莫不为之惊叹。 曹操地下运兵道,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别通达城外。整个地道纵横交错,布局奥妙,立体分布,结构复杂,工程浩大。运兵道长达四千余米,是迄今发现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军事战道。它远远超过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价值,被誉为“地下长城”
  
芜湖方特欢乐世界

  芜湖方特欢乐世界坐落于安徽省芜湖市芜湖长江大桥开发区,是亚洲目前规模最大的第四代主题公园
  芜湖方特欢乐世界由阳光广场、方特欢乐大道、渔人码头、太空世界、神秘河谷、维苏威火山、失落帝国、精灵山谷、西部传奇、恐龙半岛、海螺湾、嘟噜嘟比农庄、儿童王国、水世界、火流星等15个主题项目区组成。其中,阳光广场、方特欢乐大道、渔人码头是全开放式区域,游客可以免费自由参观。方特欢乐世界中的主题项目、游乐项目、休闲及景观项目共计300多个,其中包括许多国际一流的大型项目,大部分项目老少皆宜。这里有国际一流的高空飞翔仿真体验项目“飞越极限”、大型动感太空飞行体验项目“星际航班”、亚洲首座大型多水幕立体交互历险项目“所罗门封印”、中国首创的大型火山穿行历险项目“维苏威火山”、国内最大的玛雅主题大型历险项目“神秘河谷”,亚洲规模最大的恐龙灾难体验项目“恐龙危机”……
  
安徽高校

  省会合肥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全省共计有985工程院校一所,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院校一所,211工程院校三所,本科以上数十所。
  位于安徽的较重要高校有:
  位于合肥的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合肥学院、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合肥炮兵学院、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安徽三联学院、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安徽行政学院 。
  位于蚌埠的高校: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空军第十三飞行学院、海军蚌埠士官学校、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蚌埠学院、安徽蚌埠机电技师学院、蚌埠职业技术专修学院、蚌埠工艺美术学校、安徽科技学院、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安徽科技贸易学校。
  位于芜湖的高校: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安徽机电学院)、皖南医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芜湖联合大学(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芜湖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芜湖教育学院)。
  位于六安的:皖西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位于淮南的高校:安徽理工大学、 淮南师范学院、淮南联合大学、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位于马鞍山的高校:安徽工业大学。
  位于滁州的高校:滁州学院、安徽科技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位于阜阳的高校:阜阳师范学院、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位于安庆的: 安庆师范学院。
  位于淮北的: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位于铜陵的: 铜陵学院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
  位于宿州的:宿州逸夫师范学校、宿州学院
  其余本科院校:巢湖学院、 黄山学院、 池州学院
  徽商文化 古老的徽州大地,明清时代的徽商曾叱咤商界300余年,又因徽商贾而好儒形成了父子同朝宰相的局面,“十户之家,无不诵读”。徽商的经济实力和政治背景,创造出灿烂的徽州文化。 徽商是我国古代商业的一次崛起,是商业文化的一次革命;徽商倡导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商业道德;徽商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商务理念。 

 

    饮食文化

          安徽风味包括皖南、沿江、沿淮之地的菜点特色。皖南菜点是安徽风味的主要代表。它包括黄山、歙县(古徽州)、屯溪等地。皖南菜肴讲究火功。以善于烹制山珍海味而闻名,芡大油重,朴素实惠,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肴都是取用木炭小火炖、煨而成,汤清味醇,原锅上席,香气四溢。皖南虽然水产不多,但烹制经腌制的“臭桂鱼”知名度却很高,以后也传到合肥地区。它以烹制河鲜家禽,讲究刀工,注意色、形、善用糖调味,以烟熏菜肴别具一格。沿淮菜包括蚌埠、宿州、阜阳等地风味,菜品讲究咸中带辣,汤汁味重色浓,并贯用香菜佐味和配色。
  安徽著名的风味菜点有:萧县羊肉,无为板鸭,毛峰熏鲥鱼,宿州符离集烧鸡、石耳炖鸡、方腊鱼、咖喱蚌肉、云雾肉、荠菜圆子、耿福兴酥烧饼、绿豆煎饼、蝴蝶面、太和板面、阜阳格拉条、定远卤老鹅、天长进贡甘露饼[5]等。
  
戏剧

         安徽黄梅戏
  黄梅戏是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评剧、越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一个剧种。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那还是近代的事。在这段时间内,他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
  代表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玉堂春》和《牛郎织女》
  黄梅戏主要人物:严凤英 马兰 吴琼 韩再芬 王少舫 黄新德 张辉 杨俊 吴亚玲 袁玫 何云
  泗州戏
  是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与山东的柳琴戏、江苏的淮海戏同是由"拉魂腔"发展而来,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泗州戏是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她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
  泗州戏代表剧目 :回娘家 拾棉花 打干棒 卖甜瓜 小二姐做梦
  泗州戏代表人物:李宝琴 霍桂霞 陈若梅 李书君
       庐剧
  庐剧,旧称“倒七戏”,是安徽省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清末以来,流行于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它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门歌)、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动听,很受当地群众喜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庐剧在艺术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音乐由原来的只以锣鼓伴奏改为丝弦伴奏,并增加了部分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在唱腔和表演上,剔除了某些京、庐混杂的表现手法,着重发挥了本剧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整理了《乌金记》、《双丝带》、《双锁柜》、《张太和休妻》等一批传统剧目,创作了《李华英》、《程红梅》等现代戏和民间故事剧《陷巢州》;也培养了一批出色的青年演员。较有影响的剧目为《借罗衣》、《打芦花》、《讨学钱》、《休丁香》、《雪梅观画》、《花园扎枪》等。早期名演员有王本银、丁玉兰、孙邦栋、董少轩、张金桂、刘正元等。 当前活跃在舞台上的则有民间艺术家周小五、朱德顺、谷大妹、武道芳、孙晓云、魏小波、盛小五、汪莉、夏巧云等。
  徽剧
  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内和江西省婺源县一带。明末清初,乱弹声腔传入安徽,与地方声腔及民间音乐结合,在安庆府的石牌、枞阳、桐城等地形成拨子。乾隆年间,拨子与四平腔脱胎而来的吹腔逐渐融合,形成二簧腔。二黄腔又与湖北西皮形成皮簧合奏,奠定了徽剧的基础。
  清初,徽剧盛行于安徽及江浙一带,在南方流布甚广;清中期,风靡全国。清乾隆年间,“三庆”、“春台”、“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演出,名噪华夏,这就是著名的徽班进京。清道光、咸丰年间,徽剧在北京同湖北汉剧等剧种结合,逐渐演变成京剧。清代后期,京剧兴盛,徽剧艺人多改学新腔,但徽剧在徽州部分地区仍然流行。徽剧是一个包罗万象、五彩缤纷的艺术宝库,是新安文化灿烂篇章的重要一页。
  
历代名人

      安徽戏曲影视名人
  赵薇 蒋雯丽 张志政 程长庚 李炳淑   严凤英 李宝琴 马兰 吴琼 韩再芬 王少舫 黄新德 张辉 杨俊 吴亚玲 袁玫 何云 解小东 祖海 谢楠 许嵩 奚秀兰 谢雨欣
  先秦两汉
  管 仲 庄 子 甘 罗  范 增 英 布 张 良 桓 谭 桓 荣 范 滂  左 慈 刘 馥 老 子 华  佗  
  三国魏晋
  曹 操 周 瑜 小 乔 大乔 桓 范 曹 洪 曹 仁 鲁 肃 吕 蒙 曹 真 曹 丕 曹 植 嵇 康 王 蕃 刘 伶 桓 温 桓 伊 戴 逵
  隋 唐
  耿 询 汪 华 汪 伦 张 籍 李 绅 杜荀鹤 陈 抟 曹 霸
  南北朝
  何敬容
  五代十国
  朱 温 朱友贞 杨行密
  宋
  陈 翥 包 拯 李公麟 方 腊 吕本中 宗 杲 张孝祥 罗 愿 吕祖谦 朱熹
  元
  朱 升 李善长 汤 和 常遇春 胡惟庸
  明
  朱元璋 朱 棣 朱 权 程繁政 汪 机 邓 愈 何 震 戚继光
  清
  方苞 张廷玉 萧云从 汤 鹏 杨光先 弘 仁 方以智 侯方域 钱澄之 吴敬梓 刘铭传 孙家鼐 胡雪岩 李鸿章
  近代(民国时期)
  张恨水 杨文会 周 馥 吴汝纶 杨月楼 孙多森 吴 谷 韩伯棠 戴安澜 孙立人
  李经方 段祺瑞 周学熙 徐 谦 许世英 叶春善 柏文蔚 杨小楼 陈独秀 冯玉祥 胡 适 陶行知
  现代(建国以来)
  杨振宁 胡锦涛 吴邦国 李克强 汪洋 刘奇葆 储波 邓稼先 王珉 袁贵仁 洪学智 李克农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