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照片到底该值多少钱? 谁在收藏"天价"照片?
来源:深圳商报 刘悠扬 2010-03-31 10:11:42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北京798的“常销”冠军

  “在深圳,真正纯粹的摄影家不多,能卖出照片的更没有几个。杨延康、张新民和杨勇,可以称得上二者兼备。”深圳新锐摄影师杨长虹对记者说。在中国影像交易最为集中的北京798艺术区,杨延康的黑白照片一直卖得最好,“最贵的一张,据说已经卖到8万元”。

  青浦收藏了杨延康的80张照片。这是很成系列的一个收藏,包括最为人称道的《中国乡村天主教》20幅和《藏传佛教》60幅。“他拍西藏拍得很舒服,拍得耐看入骨。”青浦尤其看好这组《藏传佛教》。他告诉记者,藏区成为摄影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之地,已不是新鲜事。但杨延康的特别之处在于他苦行僧般的工作方式,多年来,他在青海循化的寺院里、甘南喇嘛的僧舍里、西藏牧民的帐房里、云南香格里拉的木屋里,用镜头诉说,以瞬间向生活表白。

  与很多拍场上昙花一现的高价摄影作品不同,杨延康是用实力“打底”的。青浦告诉记者,杨延康曾获第一届“沙飞奖”创作奖,并于2005年、2009年两度获德国“亨利·南恩”传媒大奖摄影奖,这些荣誉和来自学院派的认可,为他作品的常销提供了有力保证。但即使是杨延康,也只有数十张照片卖到5万元以上,其他许多照片标价2000元都乏人问津。事实上,由于国内影像市场的不温不火,成系列收藏照片的藏家屈指可数。据青浦了解,除他以外,还有一个四川藏家用70万元收藏了摄影家吕楠的一套西藏照片《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并专门用非常稀有的藏纸打印出来。

  “天价”照片都是孤例

  相比已经成名成家的杨延康,初出茅庐的杨长虹涉足影像交易的故事,更能代表国内一般摄影家的生存现状。2006年到2007年底,杨长虹和搭档曾翰拍了《叫魂》组照,一共四组22张照片,将现代的角色扮演动漫文化“cosplay”游戏与古老戏剧并置,对历史文化投以独特的关注和追问。《叫魂》曾在世界各地展览,现在上海美术馆收藏了整组照片。

  杨长虹告诉记者,2007年《叫魂》在中国嘉德上拍时流拍了,但私人藏家一直很感兴趣。“过去我们通过韩国一家画廊代理,现在签约了上海M97画廊。”他说,《叫魂》中的第一幅照片在画廊的底价,过去是5000美元,现在是5000欧元,“卖得还不错”。

  通过画廊代理作品,是目前国内摄影家的普遍做法。像杨延康、翁乃强,都签约最早在798艺术区开设专业摄影画廊的“百年印象”。而杨长虹透露,国内影像市场的佣金问题近两年才慢慢与国际接轨,“过去,画廊和摄影家是六四分成,现在改成了五五分,这是国际惯例。”

  青浦收藏的一幅《六合圣像——最后的晚餐》,也来自一位不甚知名的摄影家强晋。这幅作品价格不高,但青浦坚持认为它有种“神性”的光芒。在中国最大的天主教村山西六合村,强晋组织村民进行了对古典和经典艺术的戏仿。难能可贵的是“演员”全部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不知是强晋“说戏”的力量还是原住民的自觉理解,正像西方人在平遥摄影节上评价的那样:这简直是《新约书》的再现。这幅作品,被青浦挂在工作室一进门的显要位置。“摄影师名气对作品价格会产生很大影响,但我认为未来强晋的价值一定会被认可。”青浦说。

  尽管一直在断断续续收藏摄影作品,但作为藏家,青浦对整个影像收藏市场并不看好,“不像油画是‘硬通货’,照片的价值很难被认可,许多拍出过所谓‘天价’的照片都是孤例。”他很少去拍卖会买照片,藏品中更多是油画和古代器物,收藏照片也只为观赏,“靠这个投资,真的没想过。”

    照片到底值多少钱?

    当2002年陈光俊在北京798艺术区办起中国第一个专业的摄影画廊百年印象时,很多摄影师还不知道照片也可以像油画一样高价出售。4年后的11月23日,许多摄影人激情澎湃地赶往北京王府半岛酒店,想了解北京华辰举办的中国首场影像专场拍卖会拍出多么让人惊讶的价格。

    几年来,影像画廊不断出现又消失,拍卖公司的影像专场也一场接一场地制造着高价和低拍的数据。经历了2007年底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国内影像市场的现状究竟如何?这个市场是不是已经逐渐成熟、规范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几位圈内人。

    金融危机波及影像画廊

    仔细翻看陈光俊签约的近30位摄影师,几乎大腕云集:解海龙、杨延康、翁乃强、王世龙、王文澜、吴家林……十几年前,这些大腕中有些其实就是陈光俊的哥们。原本陈光俊和几个合伙人并没指望画廊能够迅速赚钱,5年内实现收支平衡就满意了。谁知开业后不久,生意就逐渐红火起来了,开业两年后画廊就实现了赢利。

    陈光俊坦言:相比于影像艺术市场,古玩、书画以及当代油画市场已经很成熟了。“成熟市场”意味着:每件作品的价格都基本达到了历史性的高位,投资者需要具备相对雄厚的资本才能够进入。而摄影市场起步时间较晚,很多收藏家甚至把照片列在收藏品之外的领域。尤其是中国,人们对照片收藏的认知一直存在两个误区,一个误区是照片是可复制的,所以不可收藏;另一个误区是摄影太简单,按下快门就行。其实,照片的买卖从一开始就参考版画,用编号来控制印量。他告诉记者,在欧美和日本,影像艺术在市场上早已被接受,2006年纽约苏富比拍卖王庆松的照片《跟我学》,以超过31万美元的价格成交,给中国摄影家打了一针强心剂。而中国的影像收藏市场,从2001年才开始启动。

    但这些年,国内影像收藏市场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在2006年短暂热闹过后,金融危机又给它带来了致命打击。“‘百年印象’的买家中,欧美占了90%还多的比重。金融危机刚刚爆发,就立刻投射到画廊的经营上。”陈光俊告诉记者,一开始真的没把金融危机当回事,到了2008年第四季度,才算明白过来。

    照片到底值多少钱?

    国内藏家的缺失,更让影像市场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2007年成立的映·画廊家是继“百年印象”之后又一家专门进行影像经营的艺术机构,掌门人那日松对中国影像市场完全持悲观态度,在他看来,国内几乎没有摄影收藏家。“挎着价值几十万元相机的摄影发烧友很常见,愿意拿出钱来买一幅照片的人却寥寥无几,哪怕是自己喜欢的摄影家的作品。”他透露,包括映·画廊在内,不少画廊代理的作品很少有中国藏家问津并收藏。

    采访中,评论家鲍昆提到2006年的华辰拍卖影像专场。当初华辰在商量定价时,参与者都认为,这个市场启动要小心翼翼,反对虚妄的高价。“越是稳健的市场,它的价格越是一点点涨起来的。”他告诉记者,曾有一家拍卖公司,号称成交量80%多,成交额在600多万元,事实上很多都是“托儿”,这样的炒作对于刚刚起步的影像市场“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让一些真正的藏家望而却步,觉得影像收藏“水太深”,不敢涉足。

    那么,照片到底值多少钱?记者发现,目前国内影像市场存在明显的两极化现象。一方面,纪实摄影谨慎地从几千元起步;另一方面,观念摄影却拍到上百万元一幅。对此,鲍昆解释道,西方资本进入中国后,造成了当代艺术的泡沫,与之对应的观念摄影也应运而生,这些作品,通常是“买的不懂,卖的也不懂”。在他看来,纪实摄影目前在中国,价位在1000元到5000元之间比较理想,而观念摄影在一两万元比较理想。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