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园C片区可以称之为是艺术的宝库,汇聚了不少世界级的珍贵展品。这里有丹麦的“小美人鱼”,有名画家的传世之作,有茜茜公主,有布拉格查理大桥青铜浮雕等等艺术珍品。
丹麦馆:“小美人鱼”首次海外行
“小美人鱼”铜像是丹麦雕塑家爱德华·埃里克森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女主人公的形象用青铜浇铸的,“小美人鱼”这个名字也由此而来。
3月25日,“小美人鱼”离开哥本哈根海港前往上海参加世博会,开始其史无前例的海外行。这将是这尊世界闻名的铜像自1913年落成以来第一次离开故乡。
上海世博会期间,每当夜幕降临,“小美人鱼”的美妙之旅就会跃然于丹麦馆内的大屏幕上。
意大利馆:名画古琴珠宝争艳
在意大利馆众多珍贵展品中,著名画家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的杰作《水果篮》与《捧果篮的男孩》无疑是镇馆之宝。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其作品拥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此次展出的《水果篮》和《捧果篮的男孩》是他的早期作品,《水果篮》更被认为是第一幅静物油画。意大利展区总代表昆迭里表示,这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展出,而在此之前,《水果篮》和《捧果篮的男孩》从未出过意大利国门。
此外,意大利馆内还将于6月展出一批绘画大师的代表作,其中包括威尼斯画派代表画家卡纳莱托的《叹息桥》,Gaspare Vanvitelli的《斗兽场和康斯坦丁拱门风景》和《那不勒斯码头》,以及Giuseppe Zocchi关于佛罗伦萨的画作。
音乐是意大利馆的展示中极其璀璨的一环。5月22日,著名小提琴家乌托·乌季将受邀造访世博,为观众们演奏帕格尼尼的作品,而他使用的两把小提琴堪称传奇珍品——一把制于1744年的瓜乃利名琴和一把制于1701年的斯特拉第瓦里名琴。
除了倾听名琴的动人琴声,观众们还将在馆内观看意大利工匠亲手制作小提琴,见证这一传世绝技是如何传承与发扬的。
意大利馆还将在世博临近尾声的10月举办一次黄金饰品展,其中最古老的展品来自2500年前。观众们还可在现场参加抽奖活动,有望赢得一份精美的珠宝礼品。
奥地利馆:三形象成卖点 茜茜公主将来到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奥地利馆副总代表穆娥奥地利馆将以三个人物形象,作为最大“卖点”。
奥地利馆第一个主打人物是莫扎特,他将在上海世博会讲述奥地利的音乐故事。据介绍,奥地利的各个展区,将由凛冽的寒风、潺潺的流水、欢快的鸟鸣等,组成独特的“乐曲”。
奥地利的音乐,与世博会也有过交集。1873年,奥地利举办了著名的维也纳世博会,在世博露天音乐会上,由奥地利皇家歌剧乐团演奏了施特劳斯父子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让全世界为之倾倒。
第二个人物与1873年的维也纳世博会有关。那届世博会上,最耀眼的明星当属36岁的奥地利皇后茜茜公主。20世纪拍摄的电影《茜茜公主》,更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难忘记忆。2010年,“茜茜公主”将伴随奥地利馆来到上海世博会,成为奥地利馆的重要展示内容。
对于第三个人物,穆娥表示,他既要为奥地利人民所知晓,又要在中国有一定的知名度,还得与前两位区别,能反映奥地利现代的特点。奥地利参展方苦苦寻找,去年一次机缘巧合,他们在维也纳找到了最合适的人物,他就是当时在维也纳足球俱乐部效力的中国球员孙祥。
法国馆:梵高塞尚等七件传世名作
米勒的《晚钟》 资料图
塞尚、博纳尔、梵高、米勒、马奈、高更、罗丹,他们名字可谓如雷贯耳,你想近距离欣赏这7位艺术泰斗的传世名作吗?无需远涉重洋亲往法国,在上海就能看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这7位大师的7件名作将会在上海世博会法国馆中展出,与中国观众见面。
7件传世名作包括6幅油画和1件雕塑,分别为塞尚的《咖啡壶边的妇女》、博纳尔的《化装间》、梵高的《阿尔的舞厅》、米勒的《晚钟》、马奈的《阳台》、高更的《餐点》(又名《香蕉》)以及罗丹的雕塑《青铜时代》。它们无一不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在法国,这7件艺术品都是国宝,考虑到安全,法国将会派出7架飞机运送这些国宝前往上海,而每架飞机只会装载一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