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来,犀角雕一直被奉为中国古代工艺品的珍品,上乘之作可谓凤毛麟角。如今,传世犀角雕极为稀缺,使得上品犀角雕品越发炙手可热。不久前,在嘉德四季的首场拍卖会中,一件“清 犀角观音像”拍出76.16万元人民币,另一件“清 犀角观音像”紧随其后,也拍出64.96万元人民币高价。
绝世珍品
菩萨头绾发髻,面颊丰腴,弯眉细目,修鼻秀口,面目清秀,眼睑低垂……在嘉德四季首场拍卖会中,这件形象生动的角雕以76.16万元人民币成交,这也是今年嘉德四季首场拍卖会中的一大亮点。这件“清 犀角观音像”雕工精美,各处雕琢细腻灵动,衣纹写实,洒洒落落。菩萨端庄慈祥,优雅可亲,尤为生动传神,且以取整料截取而成,不惜工本,体现了我国古代的高超角雕技术。
自古以来,犀角就被视作是辟邪、稀罕的灵物,受到世人的追捧,人们常说的“竹木牙角”四大雕器中的“角”,主要是指犀角。
据出土考证,自商朝起,犀角就被人们所利用。在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北方长年战乱,犀牛皮因其质地坚硬,穿戴起来轻便灵活,使得犀牛皮被大量制作成铠甲,而犀角又是一味珍贵中药,所以人们开始将犀角制成各种器皿酒具,在饮酒或喝水的同时,起到保健的作用。犀牛的种种妙用使其遭遇到空前疯狂的捕杀,至秦汉时期犀牛已成稀兽,而唐代之后犀牛更是仅存于华南小部分区域,受到材料稀缺的限制,当时的犀角雕非常稀少。此后,随着中国与南亚、非洲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平凡,特别是明代以后,中外贸易变得空前频繁,犀角从世界各地不断输入中国,数量增多,一直以来被尊为药中灵物的犀角,开始受到藏家的钟爱,并将犀角雕刻艺术推向顶峰。但因犀角极易被腐蚀,所以流传下来的犀角杯极少。有资料显示,全国现存于世的犀角雕刻品不足5000件,而且基本都是明清两代的作品。
如今,犀牛已经被列为世界珍稀动物。传世的犀角杯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绝世珍品,所以存世的犀角精品将越来越少,价格更是逐年上升。在2005年中国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一件明代犀角雕双螭海棠形杯以1140.56万元成交,创下当年中国文玩杂项的最高价。2006年9月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清康熙犀角雕仙人乘槎杯以203.2万美元成交,创下当时犀角雕拍卖世界纪录。
现在古玩市场上的犀角制品多是赝品,大多是用黄牛、水牛等动物的角代替。而如何分辨真假犀角,其实在明代人曹明仲的《格古要论》中就有对犀角的详细描述:“凡器皿要滋润,粟纹绽花者好,其色黑如漆、黄如粟,上下相透,云头雨脚分明者为佳。”即犀角器以粟纹清晰,质细腻似玉,逆光下观看莹润欲透的是上品,而这也正是分辨真假犀角的关键点。
杯中有乾坤
由于犀角得之不易,因此,犀角雕刻未得普遍流传,亦未形成一种专门的工艺美术专业,多由竹、木、牙雕刻艺人兼工。在最早的文物鉴定著作《格古要论》中记载,明代以来江苏一带犀角雕刻工艺逐渐兴起,其中著名的犀角雕刻大师有鲍天成、濮仲谦、尤通和尚等等,他们雕刻的犀角杯设计奇巧,工细绝伦,是当时世人追捧的艺术珍品,然而明代名家的犀角杯作品,最终传世的毕竟不多,上乘作品更是凤毛麟角,如今故宫博物院所藏明代犀角杯,个个都堪称精品。
明清两代是犀角雕刻高度发展的时期,主要集中在苏州、扬州、南京、杭州、广州等地区。能工巧匠各显其能,他们根据犀角特有的造型姿态,表面的纹理,精雕细琢成一件件奇巧精美的杯、盒、扇坠及发簪、印章等,犀角雕刻与竹、木、金、玉的雕刻艺术一起,都被视为艺林珍赏之品,其中以犀角杯最负盛名。现存的亚洲犀角雕刻作品绝大多数是明清时代的作品。亚洲犀角绝迹后,非洲犀角取而代之,则是在清代中叶以后,大多是为了贸易作来料加工。因此,犀角雕刻作品除了看材质,还要看制作年代、雕刻流派以及是否名家手笔。
值得一提的是,犀角雕刻品之所以珍贵主要还是因为犀角本身是名贵的中药材,所以犀角大多被用来雕刻成杯子。
犀角杯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能工巧匠们巧妙地利用犀角的材质和犀角所特有的树干质感的扭曲、虬劲等特征,制作雕刻成一个个工艺精湛、玲珑精巧的犀角杯。在犀角杯身方寸天地中,抒发得淋漓尽致,而且杯身的雕刻技法各有不同,深雕、浅雕、镂空雕等疏密有致,使得每一件犀角杯上的纹饰,都包含各自不同的意境。
从明代到晚清,小小的犀角杯由简而繁,经历了由质朴到奢华,再到对艺术境界的捕捉与探寻的蜕变,它们已不仅是一个个工艺大师手中雕刻出的艺术灵感,更充满了一种艺术在时代历程中的深刻烙印。
犀角人物
嘉德四季第21期拍卖会 成交价:5.6万元(含另外两件犀角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