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亢、刘健、朱薇
这是一个让人心动的“民生住房账本”——未来10年,重庆市将建设4000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今年开建500万平方米,3年时间内完成2000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
这意味着,重庆改变了住房主要由市场提供的单一体系——30%的低收入群体由政府提供的公租房予以保障,70%的中高收入群体由市场提供的商品房解决。
重庆市还准备对高档别墅和商品房征收特别房产税,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住房制度体系。
改变“夹心层”群众的“蜗居”生活
“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电视剧《蜗居》的热播,折射都市“房奴”的辛酸苦辣。也暴露出我国住房供给体系存在的制度缺陷。
房产具有保障性和商品性的双重属性,完全由政府保障或完全由市场供给的“单轨制”都存在不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住房是当前百姓最关注的问题,解决住房保障是一个重大民生工程。他明确提出,帮穷人造房是政府的责任,要让老百姓都有房子住。
“一个社会总有30%左右的低收入群体,基本买不起房,保障他们的住房需求,是政府责任所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说,城市住房供给体系的合理结构,应该30%是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70%是市场主导的商品房。
今年2月,重庆市推出公租房兴建计划,与原有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农民工公寓5种保障方式,形成“1+5”保障性住房体系,力争实现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保障“全覆盖”。
兴建公租房,重庆意在重点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重庆市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徐鸣分析说,新生代城市居民、大学毕业生、外来工作人员、新就业人群等“夹心层”群众被排除在现有的住房体制之外,他们既享受不到保障房,短时期内也买不起商品房。而这部分人多是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才,也是将来最有可能成长为中产阶级的群体,高房价过度透支他们的未来收入和限制他们的发展前景,有可能导致我国亟待培育的中产阶级难以形成。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局长张定宇介绍,重庆公租房户型面积一般在35-80平方米,有三大特点:一是建设低成本。公共租赁房由政府投资,国有企业承建,其建设用地以划拨方式提供,享有税费优惠政策。二是入住低门槛。凡年满18周岁,有稳定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具有租金支付能力,本市无住房或住房面积低于城市住房保障标准,都可以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不受户籍限制,租赁期最长为5年。这就打破了城乡和内外差别,让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引进的专业人才和外地来渝工作人员都能够安居乐业。三是租金较低且稳定。公租房租金相当于同类商品房出租价格的60%,只求收支平衡,保持相对稳定。
听说公租房开建的消息,让毕业三年仍租房住的李丹蕾十分高兴。“工作三年只攒了五六万块钱,还不够按揭一套小户型的首付款。”望房兴叹的李丹蕾说,如果租房,显然公租房划算,能节约更多的钱为将来买房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