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
肥水外流 自弃话语权
由于缺少定价权,中国在“买”的方面不得不多付钱;更令人痛心的是,中国在“卖”的方面也是屡现“肥水外流”。
稀土便是最好的例子。“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话道出了中国稀土[1.75 -4.89%]大国的地位,不过这一资源优势并未被利用,反而遭遇了贱卖。我国拥有超过全球50%的稀土资源储量,并占据全球90%的市场份额,但1990年-2005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增长近10倍,平均价格却跌至1990年时的一半。
“贸易强国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努力逐步取得的。”商务部研究院一位专家表示,中国企业惯于一窝蜂出口、降价,结果大家都没饭吃。同时,不少企业毫无资源保护意识,为了生存与本国企业打价格战、廉价出口,“崽卖爷田心不疼”并非个例。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酝酿4年的国家矿产地储备战略试点即将推出,首批试点将围绕煤炭和稀土资源展开,这无疑是谋求话语权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