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时代”,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一个标记性话题。
6月初,业内广泛关注的保利春拍相继诞生3件亿元中国书画藏品。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书法长卷《砥柱铭》更以4.368亿元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价国际纪录。
从去年以来,中国艺术品已经在国内外拍卖市场陆续诞生了13件亿元藏品。在资本驱动、利润诱引
和前景利好之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不断提速,以跃进方式进入欢宴式的亢奋与繁荣。
这一景象,褒而乐见者认为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中国艺术品市场必然扬眉吐气而欣欣向荣;贬而疑虑者认为当前市场的亢奋夹杂着弊端与浮躁,“速成”的繁荣因规则与标准的迷失,必将经历调整、理顺、夯实,逐步走向成熟、理性的健康发展之路。
拍价飙升,市场是否虚热?
亿元曾是人们对艺术品估值的一个心理门槛,跨越之后,便屡创新高,去年至今,拍卖市场共产生了13件单价过亿的艺术品。上世纪90年代日本艺术拍卖史上也曾是“天价”频现,一波接一波的浪潮冲晕了投资者的头脑。但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价值连城”的收藏品也开始“打折”,银行里用于抵债的书画作品堆积如山,其价格只相当于原价格的1/5左右。如今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的活跃,井喷式的价格猛增让很多人担心继股市、楼市之后,热钱流入艺术品市场催生大量泡沫。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赵旭:《砥柱铭》作为一件国宝级的回流作品,其艺术价值是无可估量的。一幅毕加索油画的售价高达一亿美元,相较而言《砥柱铭》有着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个价格不能算是天价。它不仅是国内藏家实力增强的体现,也反映了我国民族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我们不能仅关心艺术品价格涨跌带来的市场效应,艺术品本身的文化价值应是关注的重点。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市场分析中心主任赵力:所有市场增长过程中都会出现泡沫。我们要分析价格形成过程中是否有人为炒作因素,价格是否和价值严重背离。中国艺术品市场历经了十多年的发展和培育,今天的价格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全球规律性的投资项目主要有三个:有价证券、不动产和艺术品。其中,艺术品投资回报率居首。但高投入预示着高风险,对于普通收藏者而言,掌握艺术品投资规律,择时而动,量力而行,切忌盲目跟风,才能有效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