窘迫的日子
“他是撑不住了。”潘鸿强以前的“老伙计”耿田刚说。
在耿田刚的记忆里,十几年前的潘鸿强也有快乐的日子。那时,他没离婚,周围的人,又和他一样——差不多地穷。除了自己的工资,还有父亲的退休金,日子还过得去。
大约三四年前,车间开始实行计件工资,潘鸿强腰有伤,加上患糖尿病,干不动活。别人能出100多个活,他最多出60个。最后,还是朋友托人说话,车间照顾他,才有了这个轻松点的“值班”岗位。
在耿田刚的印象里,这几年,潘鸿强的日子越来越拮据。
耿田刚认为这个老朋友并不是大手大脚的人。“实在是工资低,用钱的窟窿也太多了。别人有家,两个人撑着。他一个人,也没有兄弟姐妹。连个‘混饭’的地方也没有。加上看病、租房等,确实困难!”他说。
潘鸿强所在的车间有互助工会。近一年多来,几乎每个月,他都要向工会借款一二百元。
“孤独者”
“他为什么要走这样的路?”记者问。
“他老是有一种翻不了身的感觉。老觉得自己比人低,啥都比别人低。”冯萍说。
“他一个人孤独,又不愿示弱。”这是耿田刚的答案。
在他死后,冯萍和儿子去与厂里交涉。厂里表示,按照法规,潘鸿强的自杀和厂里没有关系,厂里只能给3000元丧葬费。
7月23日,厂方给出了最后的处理结果:给付潘琦抚慰金3万元。潘琦表示不能接受。
“其实我只是想弄明白,压垮我父亲的究竟是什么。”这个在父亲死后一直很沉默的年轻人说。
据《华商报》
有传媒报道:
潘鸿强式的悲剧并非个案。2007年,湖北一对贫病交加的夫妻把自己捆绑在一起,相拥投江。而在这个乡村,合作医疗、民政特困户救助、疾病救助等所有的救助制度,都无法解决他们的现实困境。图为这对夫妇的儿子陈泽彪捧着父母的遗照。陈正先死后亲属们找不到其他任何照片,就用这张结婚照当了遗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