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文化财经
内地涉房地产贷款高达20万亿 一旦房价暴跌银行损失巨大
华夏时报 2010-08-08 09:58:28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银行20万亿“沾”房信贷资金受威胁

   本报记者 贺江兵 北京报道

   8月5日,《华夏时报》记者从银监会人士处获悉,银监会已于7月底要求商业银行进行压力测试,本报曾于4月20日率先报道了银行能承受房价下跌两到三成;这次银监会设置的前提是假如房价下跌五到六成,银行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不良贷款会增加多少、损失情况等。

   此前,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按季度进行压力测试,上述为银行业三季度压力测试内容。

   为何银监会会做如此假设?熟悉压力测试的人士表示,所谓的压力测试就是在极端的情况下银行的表现状况,看是否能经受得起这种突变。银监会设置这样的状况表明:管理层对房价下跌在做准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房价真的能跌一半多;房价下跌两到三成已经在开发商和银行圈中达成共识。然而一旦房价掉头向下,跌破了三成,由于心理、惯性等原因,短期内跌一半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到今年3月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高达20%,高达9万亿元;加上以房地产为抵押的其他贷款,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已经接近信贷总量的一半,有20万亿元左右。

   本报测算,工商银行[4.26 0.71%]、农业银行[2.72 0.00%]、建设银行[4.87 0.83%]和中国银行[3.52 0.86%]开发贷款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以下合称“涉房贷款”)4.7万亿,占四大行总贷款的24.05%。涉房贷款占比最小的是农行,绝对额也最小。建行内部对房贷提示风险始于2009年中,其个人金融部总经理要求该行谨慎发放房贷,并对风险较高的开发商停止放贷。中行涉房贷款最多,且在房价上涨最快时发放的涉房贷款最多、最快。

   假如房价暴跌

   20万亿“沾”房贷款受威胁

   一位商业银行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假如房价最多跌六成,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会受到致命的打击,形成大量的不良贷款是必然的,尤其是在房价上涨中放贷最猛的最先受到威胁;反而是农村信用社受到的冲击最小,因为农民的住房不能用于抵押,而农信社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4月的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披露,到今年3月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高达20%,央行数据显示,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45.4万亿元,按照刘明康的说法,有高达9万亿的房地产贷款,其中,四大行依然是最多的。

   刘明康还表示,加上以房地产为抵押的其他贷款,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已经接近信贷总量的一半,据信,有20万亿元左右。

   一旦房价下跌态势形成,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银行,难怪房地产开发商放话,要死银行先死。

   而较早前商业银行对房贷的压力测试显示,银行一般都能承受房价下跌30%。

   作为银行业的监管机构——中国银监会则没这么乐观。

   接近银监会的人士表示,银监会之所以让商业银行测试房价下跌50%—60%,主要是因为,一旦房价形成下跌态势,即便达到下跌20%—30%的调控目标,但是,由于投资者和购房者有着买涨不买跌的普遍心理,房价继续下跌六成不是没有可能。这跟股市的上证综指从6124点,直落跌到1664点一样,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一些商业银行对自身压力测试过于盲目乐观,对房价下跌给银行造成的系统性认识不足,应对不充分,也是银监会发出这样命令的原因之一。 即便银行与房地产相关的信贷资金损失10%,也是2万亿,何况,假如房价真的下跌60%,银行的损失远远会高于这个数据。银监会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上述人士表示。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