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周锡
9月28日,浙江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称,截至2009年底,全省政府性债务余额4579亿元,比上年增加1787亿元,增长64.01%。
这是全国第一个公布政府性债务的省级政府。
值得关注的是,在民企发达、经济活跃的浙江,大量债务为经济回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已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负担。据统计,在全省69个市县中,29个市县的政府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等三项指标超过警戒线。
“总体来看,经济欠发达的市县,债务率要比发达县市高。”一位参与调研的浙江省人大财经委人士表示,浙江政府性债务整体上处于安全、可控范围内,但部分地方存在系统性债务风险隐患。
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向银行贷款,是政府性债务组成的主要方式。在浙江4579亿元政府性债务中,84.17%来自银行贷款。而还本付息的偿债资金,主要来自土地出让收入,且还要不断增值。
在一场清理和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风暴中,浙江的“债务清单”无疑可见全国政府性债务谜团。
规模继续增长,欠发达地区债务重
一位参与调研的浙江省人大财经委部门负责人说,今年初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省人大财经委,把“全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列为重要调研课题。
7月上旬,浙江省人大财经委开始专题调研,听取了省发改委、财政厅、审计厅、建设厅、浙江银监局、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等部门汇报,并到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台州、金华、丽水等市县进行调研。
“各地看法不一致。”上述浙江省人大财经委部门负责人说,在调研中,有些地方认为,这些政府性债务不成问题,就会拿出土地、资产、政府信用等和你算账;有些地方认为,债务已有风险,这主要来自受宏观调控影响大的土地出让金,一年来看也许没有风险,但长期累积风险会越来越大。
8月上旬,浙江省人大财经委邀请各市人大及财经委、部分专家学者进行专题交流和讨论。随后,这份题为“关于全省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送往浙江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引起浙江省领导的高度重视。
9月28日,浙江省常务副省长陈敏尔,向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报告全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截至2009年末,浙江(含宁波)政府性债务余额4579亿元,增长64.01%。其中宁波政府性债务余额1458亿元,比上年增加887亿元,增长155.34%。
据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末,浙江省政府性债务负债率(债务余额/当年地区生产总值)20.15%,高出该省规定的警戒线(10%)10.15个百分点;债务率 (债务余额/当年可支配财力)为97.46%,低于警戒线 (100%)2.54个百分点;偿债率(年度还本付息额/当年可支配财力)为28.58%,高出警戒线(15%)13.58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2.22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在全省69个市县中,负债率超过警戒线的36个,债务率超过警戒线的有29个,偿债率超过警戒线的有40个,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三个指标均超过警戒线的市县有29个。上述负责人说:“由于财政收入低,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债务率,明显要比‘发达地区’高。”
在债务资金来源上,浙江现有直接债务4451亿元中,其中银行贷款3854亿元、发行债券194亿元、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34亿元、其他债务来源369亿元;担保债务128亿元。
在用途上,用于铁路、机场、大型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254亿元,水、电、气、保障性住房、轨道交通、道路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801亿元,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81亿元,农村公路、桥梁、生态环保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124亿元。
另外,浙江省累计建立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121.8亿元,比上年增加23.2亿元,为年初债务余额的4.36%,比规定要求(3%—8%)下限高出1.36个百分点。其中县市112.5亿元,比上年增加23.1亿元,为年初债务余额的4.54%,超过下限1.54个百分点。
陈敏尔在报告中说,2008年下半年以来,政府为扭转经济增速过快下滑,通过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措施,但由于地方财政收入增收困难,而财政支出刚性不断增强,增支需求较大,导致了各地举债融资的规模增加较快。
据了解,鉴于政府性投资仍处于高峰期,浙江政府性债务规模将呈继续增长的态势。
陈敏尔在报告中说,2009年浙江债务规模增长较快,债务负担和偿债压力明显加大,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加重,但全省政府债务状况整体上仍处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浙江省人大财经委报告认为,全省政府性债务从规模、结构、安全性来分析,整体上处于安全、可控范围内,但部分地方存在系统性债务风险隐患。
之前参加“陆家嘴[18.81 1.24%]论坛”的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不必对目前部分地方政府高负债率问题有过大的担忧。
吴晓灵说,部分地方政府2009年负债率过高,与去年“4万亿元”项目中地方政府资金配套压力较大有关。“但目前政府负债率比较高的主要集中在经济不是特别发达的地方,中央财政对这些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较大,可以逐步帮助其解决高负债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