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平台借钱,政府卖地还债
一位浙江省人大财经委人士说,绝大部分政府性债务,通过地方政府性融资平台公司募集,并投向政府需要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等领域。
据人行杭州中心支行调查统计,截至2010年3月末,浙江共有各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346家,其中省级融资平台13家,市级214家,县及县以下1119家。全省地方政府性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余额为4869.34亿元,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
从贷款结构看,市县及县以下融资平台贷款比例达97.9%;从贷款方式看,项目贷款占贷款总额的68.6%;从贷款期限看,1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占比为63.7%;从贷款对象类型看,各地城建投资建设公司贷款占41.8%,各类开发区和园区投融资平台贷款17.4%,交通运输类投融资平台占12.5%,各类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土地储备中心和其他类投融资平台贷款占9.8%、6.5%和11.9%。
银行贷款,是浙江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的主要方式。
据人行杭州中心支行调查统计,银行贷款占比高达85%,而通过发行债券、上级财政转贷等其他途径筹措资金非常有限。“银行融资成本较高,易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等特点,因而政府偿债的压力较大,潜在的偿债风险较高。”据统计,2009全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共发行企业债279亿元,短期融资券59亿元,中期票据65亿元。
人行杭州中心支行向浙江省人大财经委调研组反映,在银行贷款中,各级财政担保占到有担保贷款总额的57%,“其中部分人大也出具了担保函件,这显然与国家有关规定相违背。”
浙江省人大财经委报告称,融资平台公司对财政资金的依赖程度较高,国有独资平台公司占全部平台公司的90%,筹集资金大都用于公益性项目,这些项目规模大、周期长、回报率低,在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大量的债务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周转。“假如国家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不能及时取得新的银行贷款,债务按时还本付息将十分困难,极易引发债务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各地政府将土地出让收入作为还债的主要来源,把政府债务防范建立在土地资源不断增值的基础上。
一位浙江省人大财经委人士说,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且价格受国家宏观调控及周边市场波动的影响非常大,在土地价格上升期,债务风险可能被低估,一旦价格下行,这些重大项目资金周转将出现困难,政府偿债能力会有所下降。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房地产业税收收入475.8亿元,同比增长82.1%,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63.7%。
一位地方人大财经委负责人说,国企公司借钱,政府卖地还债,是政府性债务运行的主要方式。“于是土地出让多少,价格卖的好不好,已成为地方领导关心的大事,这不仅仅关系到债务偿还问题,还会影响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
去年,杭州土地出让金1200亿元,位居全国各城市之首。
时任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为巨额土地出让金“正名”:“杭州2009年土地出让金总数虽然位于全国第一,但杭州并没有将土地出让金用于发工资、发奖金、建办公室,而是用于和老百姓生活品质有关的9件大事。”据悉,这9件大事涉及保障房、大公交体系建设、重大社会项目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三农等。
浙江省人大财经委建议,要科学分析经济发展趋势、宏观调控政策与财政收入变化的关系,努力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逐步改变一些地方政府财力过分依赖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