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审视艺术品
艺术和其它事物一样,是一门与关系有关的学说。关系产生模式,这些模式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在一幅作品中,颜色、点和线如何相互联系,组成一个图像,而这个图像就是艺术作品最重要的部分:和谐与碰撞都可以产生有趣而惊人的艺术。比如,现代报纸和电视上的图片显像。近看一份报纸,会发现那些图片都是由不同的点组成,有些分布得较密集,有些则相对疏散。20世纪60年代,美国波普艺术家罗伊·里奇登斯登(Roy Lichtenstein)的作品十分有趣,以许多小点成画。在电子照相机、打印机、电视机盛行的现代化科技年代,像素这个概念比较普及,它由非常多的小点组成。以点成画的绘画技法在像素出现之前就有。印象派有一个分支就称为点彩派,如乔治·修拉的《塞纳河》。达利则利用传统艺术技法的优点,结合20世纪的生活,巧妙地运用像素理念进行创作,有一幅描绘他的太太加拉的作品,从远处看很像是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侧面照,近看则是加拉的背影。
从根本上讲,绘画其实就是在一张画布上,以各种尺寸、不同颜色、不同方向的笔触描绘出代表性的物体,这种物体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通过一种内在的模式表现出来。一件艺术品里包含的关系和模式是最重要的。我之所以可以从不同类别的作品中看到相似的模式,或许因为我的归纳型逻辑,而非演绎型逻辑。所以,我喜欢发现有创意的事物:这种新奇和独特的事物,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对关系和模式的理解,并通过一种新颖和创造性的方式表现出来。
很多被人们称之为“天才”级别的艺术家,尤其是那些比较当代的抽象派画家,他们的作品我并非都喜欢。然而,我却喜欢很多不太写实的类别,比如印象派、表现主义,还有一些现当代抽象派作品。我期望一个画家具有优秀的基本功,想知道他的抽象创作来源于扎实的基础,是在对线条、色彩等各种关系有深入理解的前提下进行抽象创作,而不是随便往布面上抹颜料,幸运“创作”出的“佳作”。
我几年前来到中国,开始涉及中国艺术品的收藏。我发现,中国有很多尺寸非常大的作品,也有很多拘泥做作的“小女孩题材” 的作品都比较受欢迎,这是中国藏家的喜好。同时,还有一点困扰我的是,有不少缺乏经验的新兴收藏家或画商,他们怀着“艺术可以赚钱”的心态进入市场,把艺术品和证券、房地产市场完全画等号,忽略了艺术品本身的价值。而作为一个专业的投资者,我认为真正可以获得高回报的投资并不是媒体力捧的对象,因为那已经为时过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