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艺术、评论
时评:行为艺术的恶搞不能没有底线
来源:沈阳晚报 2007-09-11 09:35:58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这是在宣传环保,还是在破坏环境? (CFP图)
相关阅读见拍联艺术网:苏州河上漂起千余只绿色脸盆

    新闻背景:上海有人办了两个“行为艺术”:一是3吨重的苹果堆积在上海世贸商城展览中心门外的广场上,一台重型压路机就从这些苹果上面碾轧过去;一是苏州河上飘起了1020只脸盆,有关部门还专门为此封锁了河道。对于这两个行为艺术的主旨,后者据说要宣传环保,至于前者,主办方至今尚未给出明确的内涵和意义。(据9月9日《东方早报》)

    这些年,种种匪夷所思的“行为艺术”,在各地纷纷上演:有女大学生相互将对方身上穿的旗袍,一下一下剪成一堆碎片的;有在快速舞动的女大学生身上涂鸦的;有将头发剪成阴阳头的;有钻进刚刚开膛破肚的驴子里面的;有在身上扎上钢针的;当然,更多的是组织裸体活动的,如某音乐学院与某美术学院曾经联合上演过名为《@41》的行为艺术——41名在校男女学生露天全裸,以身体组成电子邮件符号“@”,以多米诺骨牌的方式逐一倒地……

    无须讳言,行为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些人追求出名的捷径,更是成为了作秀和恶搞的代名词,更有甚者,有的所谓行为艺术越来越走向了血腥、暴力、自虐、色情、暴殄天物、哗众取宠等等与社会公序良俗相背离的方向,一次次地挑战着人们的心理承受底线和社会的公共道德底线。

    行为艺术是从西方传入的,但即使在西方,怪异的行为艺术也是被视为哗众取宠的玩偶,甚至被视为无聊团体和个人的畸形派对,没有几个人将其看作真正的艺术来审美和鉴赏。这样,行为艺术对社会的影响,也会因大众的自觉排斥而受到消弭。但尽管如此,政府还是对此类活动从举办场合上和时间上严加控制,力图减少对公众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有鉴于此,对于在我国愈演愈烈的所谓行为艺术,有关部门确实应该给定定规矩了,譬如,对那些充满了血腥暴力和色情意味的行为艺术,对于那些与公序良俗严重背离的行为艺术,有关部门应该明令禁止举办,禁止炒作。(辛木)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