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艺术、评论
地方艺术家的生态及出路
来源:美术报 2008-04-23 10:44:30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张玉瀛 广场 布面油画

  近30年,我国见诸报端艺术家大多是生活在一些大中城市和我国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对一般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艺术家介绍少之又少,造成很多地方艺术家向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而且主流媒体对此类现象作猎奇式的报道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如电影界以王宝强为代表的北漂一族,他们宁可风餐露宿街头,一个牛肉丸过一天,也要扎堆大城市,毫不含糊,一点不动摇,就为了被人看中,一战成名天下知,成为大明星。美术界一样,圆明园、宋庄就是这种向往大城市的见证。

  地方艺术家的心态是:只要在全国、全省获一个奖,就可以在地方威风凛凛;或在大城市被一家画廊看中,签约成为职业画家,就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高雅生活,此是地方艺术家向往大城市、大展的一个心态,本无可厚非。但时代变了,心态也要跟着变,艺术界在呈现多元化,地方艺术家不能等着自然的变化而变化,要未雨绸缪,提早确立自己的发展思路。对地方艺术家来说,市场经济下的发展机会将是无所不在,倘若地方艺术家以发展的眼光看到未来,未来形势比人强,所处的劣势将会改变,所有的有利资源将会产生作用,并充分寻找在地方的发展机会,进而顺势来个“华丽转身”。

  先来看地方艺术家的生态现象。地方上搞艺术要有客观条件,很在乎艺术家之间交流,很在乎信息,很在乎参展,很在乎露脸,此是地方艺术家的弱项。但在互联网时代,此类弱项在减弱。还有相对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方艺术家显得孤寂,但换个角度说此也是优势,寂寞能给人一种力量,能沉下心来不受打搅,倘若坚守得住,势必“图穷匕现”。恰逢当今时势要改变以往见物不见人,要以人为本,当代艺术界也存在图式化,概念化,缺乏乡村人文题材,缺乏各种活生生的乡间地方特色,此是地方艺术家的机遇。有一个生态现象值得一说,当今北京、上海、广州很多艺术名家,或有点成绩的人都往三、四线城市跑。北京很多艺术家跑到郊县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如北京的洪凌跑到黄山去;成都的艺术家跑到三圣花乡去、青城山去;广州很多艺术家跑到顺德、增城、番禺去。由此推论出,在信息社会,交通方便的年代,地方艺术家没必要非要扎堆一、二线城市。

  跟大城市里的艺术家相比,地方艺术家囿于地方经济发展,及交通信息等先决条件,要成为职业画家相对来说困难,但换第三只眼看,船小好调头,地方艺术家能更好地把艺术跟生活结合起来,跟当地的文化、经济结合起来,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提高生活幸福指数。兼且使艺术跟当地文化、经济结合起来,借势文化的影响,借势商业力量的推广,促使产生更大的爆发力,进而使地方艺术家活将更有尊严。

  地方艺术家除了专注纯艺术、追求艺术本质者外,很大部分是爱好者。在生态上主要特点是:生活质量高,没有大城市消费那么高,工作压力不大,有充裕的时间,能接触到地方原生态,此是从事艺术创作的先决条件,此也是地方艺术家比之大城市艺术家的优胜之处。

  另外,地方蕴含的艺术力量很宏大,比如一些地方的民间艺术如年画之乡杨家埠、年画之乡武强;剪纸之乡丰宁、蔚县;还有经济发达的广东南海、番禺、顺德、东莞等等有很大的艺术消费空间,足以让一、二线城市的人来开拓,他们一来,势必要找地方的门户,此也是地方艺术家生态上优胜之处。

  还有一些现象,现在国人收入水平提高,已步入旅游休闲年代,导致各种各样的人走进边陲小镇,走进乡镇,走进山区,此种社会现象对地方的艺术力量是一种极大的发展契机。另外,在中国大地上,正上演着乡镇的城市化运动,还伴随着历史的进程,城乡距离的缩小。交通的发达,距离已不是问题,地方艺术家外出看展览,进行交流活动,也不是问题。加上互联网发达,信息唾手可得。故地方艺术家要是把握住这三十年全国格局的改变,定能做出很大的成绩。

  况且地方艺术家在西方出了很多大师,如油画大师维米尔、米勒就是地方艺术家,并最终成为世界级的大师。高更是一个专画地方小岛特色的画家,从而闻名全世界。中国的地方艺术家也曾取得全国耀眼的地位,如上世纪80年代广东中山小榄镇、顺德容奇镇的艺术家,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那时候的《美术》杂志有很多介绍。今天,条件更加改善,故地方艺术家跟大城市艺术家一样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生态上看地方艺术家有这么多资源优势,就未必像王宝强那样蹲在电影厂门口等机会,也不必要妄自菲薄、妄自尊大、妄自向往全省、全国的层面。关键是根据形势制定地方的发展思路,以塑造地方并“杀出一条血路”。

  思路决定出路。地方艺术家应先在当地铆足了劲,树立自己的形象,并且与有识之士形成地方的文化圈子,以集体的形象对外交往,利用互联网平台,利用各种信息,以组团形式多参展,进而形成地方大军团,形成力量,形成气候,而且要坚持。当各地都形成气候,就有流有派,再相互交流互动,就能茁壮成长。

  地方艺术家的思维还要参考“第三世界论”。当年新中国成立时,向往大国强国,但前苏联一个不高兴断交撤出专家、资金,使得当时的发展不进反退。由此,中国定出发展战略,与超级大国和英、法、欧美发达国家交友,与第三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结盟,当然,最关键的是当时中国闭起门来,咬紧牙关发展自己,造出两弹一星,夯实了基础,有了自己的实力,别人不敢小瞧,使今天经济发展,加入世贸,成为强国。中国积弱图强的发展思路微缩版就是地方艺术家的思路。思路正确,不怕铁棒磨成针,势必发展壮大,三、四线城市的地方艺术家可资借鉴的就是这种发展思路。

  地方的画家长期处于生活第一线,从而对社会生活有独特感悟,转换为艺术图像时更容易记录原生态的真实性。

  地方艺术的力量由电影看得出,电影界第六代导演贾樟柯就出生于山西汾阳县一个小地方,他后来导演的成名作都是回到熟悉的小县城,影片里用记录式的地方话语,如地方的故事、地方味的方言,地方的风土人情,此种地方特色深得文化界的好评和观众的亲切感,加上对地方问题大胆揭露,进而大获好评,成为第六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此就是地方题材的优胜之处。故地方艺术家生活在地方,充分享受信息时代,接受新的信息,再站在全球、全国的角度看地方,理所应当取得石破天惊的成绩。同样道理的还有油画界的刘小东,他近年来专画地方题材,他画的《三峡移民》大获好评,之后又跑到西藏画《天葬》,跑到青海画《青藏铁路》,都是地方取材而大获成功的。

  每年全国的美术院校都要安排学生到各地采风写生,目的皆因地方有丰富的资源环境,独特的地理人文。所以地方艺术家可以像贾樟柯那样关注地方,通过艺术家的眼光,将尖锐的问题挖掘出来,把活生生的生活本质淋漓尽致揭露出来,把生活中比较触动人心的画面提炼出来,即便不加修饰,都会魅力无穷。贾樟柯电影画面中的拆迁,黑社会,扫黄打非,促销,在各地方都不乏常见,为什么很多艺术家熟视无睹,皆因没有贾的社会洞察力。

  有地域特色、地方文化的提升,是“身在此山中”地方艺术家必不可缺少的义务。地方艺术家要有此种历史责任感,要做先行者、先锋,以艺术行为为地方的精神生活作出贡献。山西省的平遥县通过举办国际摄影展来提高地方的艺术发展,以发展地方艺术作为城市运营的发展思路,使艺术造福于民,又促进地方的精神文明建设,也符合当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莫雄 山水 布面油画

  曲俊 江南村庄 布面油画

  洪浩昌 江南记忆 布面油画

  黄箫 远山 布面油画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